沈裕慎——滋味无穷老北京

沈裕慎——滋味无穷老北京

滋味无穷老北京

我到过的城市中,北京是我到得最多的城市。每次开会或办事之余,就一定会尝一尝老北京的美食。

北京的美食,多不胜数。先说驰名中外,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北京烤鸭吧,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它采用当地特种的纯白京鸭为原料,使用挂炉烤法烤制。鸭子烤出后,表面色泽金黄油亮,外酥香而里肉嫩,味道非常鲜美。吃时,拿一张烙好的小面饼,涂上甜面酱,放上几缕香葱丝,夹上几叶薄薄的烤鸭片,卷起来,轻轻一咬,齿颊留香。

驴打滚,听名字,我还以为是一种肉食。其实,它是一种点心,也叫豆面糕。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后,在炒熟的黄豆粉面中滚一下,擀成皮,然后抹上赤豆沙馅卷起来,切成小块而成。吃起来,香、甜、黏,有浓郁的黄豆粉的香味儿,确是别有风味,煞是好吃。

北京的爆肚非常好吃,是一道清真菜。将切成细小条的羊肚,下入沸水中,稍氽几秒钟后捞出,然后蘸着用香菜末、葱花、芝麻酱、醋、酱油、辣椒油、豆腐乳和卤虾油等配制成的作料吃,又鲜又脆,口感极好。爆肚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吃,老北京有“要吃秋,有爆肚”的说法,奥运期间,正值初秋,很适合吃爆肚。另外,吃爆肚还讲究个“齿感”,若邻座的人听声音以为你在嚼一块嫩黄瓜,那不用问,你已是一位吃爆肚的行家了。

羊肉是冬令最佳补品,益气补血,增加御寒力,医书记载“人参补气,羊肉善补形”。北京的涮羊肉,就更不用提了,一只精巧的鸳鸯火锅,翻滚着红白两色醇香浓厚的汤,点上几盘薄如蝉翼的羊肉片和时令新鲜的蔬菜,蘸着搭配好的调料,随吃随涮,别有一番情趣。我到北京时,总是少不了要吃回涮羊肉的。吃时,总感到与我们这里的最大不同,是调料,好像北京的涮羊肉味特别鲜美。

涮羊肉的调料中少不了韭菜花的。五代杨凝式,是由唐代的颜柳欧褚到宋代的苏黄米蔡之间的一个过渡人物,也是个大书法家。他秋日午睡醒来,腹中饥馁,恰友人送来韭菜花,杨以之蘸羊肉吃,其味美不胜收,就立即提笔写信表示感激。这封短信,就成为享誉中国书坛的《韭花贴》:“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凝,实谓珍羞,充腹之余,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徐守和《题杨少师韭花贴后》有句云:“韭花烨烨动秋蔬,历岁经霜久未枯。味压侯鲭思学圃,气凌奉橘欲吞吴。”

美食大家汪曾祺先生有篇文章中,说:“北京现在吃涮羊肉,缺不了韭菜花,我以为这办法来自蒙古或西域回族,原来中国五代时已经有了。杨凝式是陕西人,以韭菜花蘸羊肉吃,盖始于中国西北诸省。北京的韭菜花是腌了后磨碎的,带汁。除了是吃涮羊肉必不可少的调料外,就这样单独地当咸菜吃也是可以的,熬一锅虾米皮大白菜,佐以一碟韭菜花,或臭豆腐,或卤虾酱,就着窝头、贴饼子,在北京的小家户,就是一顿不错的饭食了。”他还说自已的家乡(江苏高邮)不懂得把韭菜花腌了来吃,只是在韭菜花还是骨朵儿,尚未开花时,连同掐得动的嫩茎,切成寸段,加瘦猪肉,炒了吃,这是“时菜”。所以,我感到北京的涮羊肉,味道不一般,特别的好吃。

说起北京的小吃,人们总会提到豆汁儿和卤煮火烧。我把第一个搁一边儿,先说这第二个。据说卤煮火烧也是从宫里传出来的,当初叫“苏造肉”,用的都是上好的五花肉。到了坊间,苦哈哈的老百姓没钱,就用猪下水代替了它——小肠、肺头、夹肝等,味道不一般,放在陈年老汤里“咕嘟咕嘟”地煮,热气腾腾的,那香味儿刺激、蹿人,能飘出去老远。还离着二里地呢,就勾着你往那儿走,两条腿都不听使唤了。

在旧社会,这类饮食是穷苦老百姓的佳肴。蹬三轮的、拉排子车的、扛大个儿的——所谓“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都爱吃这个。卖大力气,就务必讲实惠。那时候,再有点儿荤的,也就算解馋了。来上满满的、小脸盆似的一大碗,多搁辣椒油,“呼噜呼噜”吃完了,出一脑袋汗,好接茬儿给东家干活去。

北京最出名的卤煮就算小肠陈了。写的人挺多,我就不在这儿起哄了。其实,在北京很多在商场院顶层食府里,都有卖卤煮的,味道也不错。原先我以为都是糙老爷子们爱吃这几口,后来我发现,时尚的帅哥淑女吃得也挺香。尤其是后者,小腰儿跟笔杆似的那么细,还露着肚脐儿,居然也能吃上一大碗,我都怕她撑着。

卖卤煮火烧的南城居多,比如天桥、陶然亭、右安门一带,都是小店,“不修边幅”,破桌子烂板凳的。一到夏天,还常常坐着一屋子“膀爷”在那儿侃大山。云里雾里,海阔天空,那叫一个“二郎神缝皮袄——神撩(聊)。”卤煮火烧做得却很地道。

“豆汁”,又叫“豆汁儿”,原本以为就是豆浆在北京的叫法,但后来我才知道根本不是。豆浆就是豆浆,而豆汁就是豆汁,就像牛奶与酸奶都是奶,但口味差远了。豆浆在全国乃至世界其他地方都有,豆汁儿却是北京独有,是北京最具个性的著名小吃。其中,天坛公园北门的老磁口豆汁店的豆汁最为正宗。小吃一旦出了名就大多很好吃,但豆汁偏偏很出名又很难吃,可谓京吃小吃“第一怪”!

“豆汁”名气很大,甚至曾经是北京人的“身份证”,这是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确定的。他老人家在《雅舍谈吃》里写道:“胡金铨先生在谈老舍的一本书,一开头就说,不能喝豆汁的人算不得是真正的北平人。这话一点也不错。”所以,冲着梁实秋先生的这番高论,这回我上北京,就铁下心要喝它一碗豆汁儿,管它好吃难吃,定要体验一回真正的“老北京的味儿”。

点了一杯老北京豆汁,端上来,是灰中透绿的浆液,那色泽有点浅,有点淡,有点斑驳,带着“草色无边近却无”的春野的凄迷。端起来嗅一嗅,感觉那气味有点酸,有点馊,有点复杂,有点含蓄,带着几分令人望而生畏的深奥和玄秘。

这就是北京豆汁,问服务员,才知是用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发酵而成的。据说,它的诞生十分偶然:某粉房做绿豆粉丝时,正逢炎夏,磨出的豆汁当天未能用完,次日即已发酵,取少量尝尝,竟然可口,再经煮沸,饮之更觉味美……

很粗贱的一碗,却从辽、宋时期就深受民众的喜爱,乾隆年间又跻身御膳,供帝、后作解油腻之饮。真是英雄莫问来路。

此刻虽已闯进京都的品旧味一族中,我瞟了一眼碗中的豆汁,比上海的豆浆稍暗些,极像淘了陈米的泔水;接着脸面贴近浆水,嗅嗅稍臭……不能再犹豫了,这时我眼一闭心一横,仰头喝下一大口。然后咂巴咂巴,感受豆香浓醇,酸叽叽的味,略苦,更少不了臭气。梁实秋称:“豆汁儿之妙,一在酸,酸中带锼腐的怪味。二在烫,只能吸溜吸溜地喝,不能大口猛灌。三在咸菜的辣,辣得舌尖发麻。越辣越喝,越喝越烫,最后是满头大汗。”可惜我喝的豆汁肯定是不烫的,“咕噜咕噜”离那“吸溜吸溜”的境界,也还功亏一篑,看来是好事多磨,我萌生了下回再试的愿望。

豆汁儿尽管其貌不扬,但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和粗纤维,并有祛署、清热、温阳、健脾、开胃、去毒、除燥等功效,相对于可口可乐那种肥胖食品,豆汁儿绝对属于健康饮料,怪不得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首屈“中国名小吃”。

说了豆汁,就不得不尝尝北京的麻豆腐。麻豆腐其实就是豆腐渣,呈灰白色,微微有些发绿。它是用制作绿豆淀粉和粉丝的下脚料、发酵,挥发掉水分后而成的。炒时配以青豆和雪菜,用黄酱炒至黏糯后出锅,再用切好的红辣椒段和葱段,投入热油内,炸出葱辣香味,浇在刚出锅的麻豆腐上。一盘灰白红绿相间的麻豆腐,豆香醇厚,清香四溢,让我顿时食欲大增。而在上海,豆腐渣是用来作猪饲料、肥田等,也没有想到会吃它。北京却作为美食让人享用,且风味独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令我叹服。

糊饼也是一种老北京特色小吃,做法十分简便。就是将玉米面里加入盐,鸡精、五香粉、葱花和鸡蛋,用温水拌匀,和成软和的面。将韭菜、鸡蛋、虾皮、西葫芦拌成菜馅备用。用平底锅烧热后抹上一层油,把和好的面放放锅内摊平,放入菜馅,加盖煎约为十多分钟就熟。金黄色的玉米饼,托着黄绿相间的菜馅,好吃又好看。我在北京时,早餐几乎就是这糊饼了。我轻轻夹起一块,放入口中,绵软酥脆,醇香可口。

蜜麻花又叫糖耳朵,因它的形状似人的耳朵而得名。它的主要原料是砂糖面粉及小糖等,蜜麻花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馨香。很适合做饭后甜点享用。
冰糖葫芦,可说是最具老北京特色的一种食品了。四季皆有,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北京的小吃还有很多,像羊蝎子、艾窝窝、碗豆黄、象鼻子糕、麻团、焦圈等都很好吃。临走时,带只烤鸭,买点果脯和蜜钱,送给家人和朋友品尝一下,也不错。当然,最好还是亲自到北京,边走边吃,边吃边看,尽情享受小吃美食带给你的快乐,感受一下老北京的饮食文化,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也。

象山海鲜大餐

象山濒临东海,介于象山港和山门港之间,海域辽阔,拥有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岛屿,是我国著名的渔乡、渔港。山水竞秀,鱼香绕鼻,有“海鲜王国”之誉,其特色海鲜大餐,在上海滩抢尽了鲜头和风头。今年过年,就有几条超值的游象山吃海鲜的旅游线路。我与喜欢吃海鲜的文友,约定了一起去吃海鲜大餐,在象山海边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

象山三面环海,滩涂遍布,海鲜资源极为丰富。我们开车经杭州湾大桥,四个多小时车程就到了象山,当地的海鲜大餐岂能错过。原汁原味的“八仙过海”锅,可谓是海鲜年夜饭的招牌菜。这道大餐的高汤,是由当地的独家秘方精制而成的,清香而不腻。汤中加入梭子蟹、蛏子、蛤蜊、龙头烤、基围虾、濑尿虾、梅子鱼、目鱼蛋这8种海鲜,用文火精心炖煮。煮熟后,红色的螃蟹、黑色的木耳等,使整道火锅,色泽诱人,香气扑鼻。不放任何调味品,味道已非同一般的鲜了。

海鲜大餐绝对少不了“翡翠鱼珠羹”,这也是道赏心悦目的佳肴。鱼圆是用刚捞上来的鲜鱼及蛋清做成的,嫩白色的鱼圆、碧绿水灵的青菜,在配点野山菌,眼睛里看到的是白玉翡翠,嘴巴里感到的是细腻嫩滑。当然,还有葱油白蟹、红烧鲳鱼、鱼鳖扣肉等,都是象山海鲜王国里声名在外的美味,我们吃得连连称好。

吃了海鲜,也要尝尝这里的鱼面。翌日上午,我们来到一家可容百人共餐的面馆,但见店堂内,座无虚席,大伙在旁等候时,好客的服务员请我们前去点“菜”,只见临街厨房的石柜上,带针、鲳鱼、鱿鱼、海瓜子、海虾以及我们叫不出名的海产品,琳琅满目,任凭挑选。我们每人点了一条小鲳鱼、三只大虾、二两海瓜子后,便觅座静候。

约过了十多分钟,鱼面一一端上桌来,我见硕大的蓝边汤碗内,被切成条状的鲳鱼块,泛着银光,海虾则晶莹中透着鲜红,而鱼下面略放鲜酱油的面条,透着的热气,逸出的也满是鲜香的味道!我吃上一块鲳鱼,顿觉鲜、嫩、糯盈口;复品海虾,感弹性十足;在尝面条,口感韧而不硬,爽而不糊;最后喝口面汤,哈!所有的精华皆在汤中,让我齿颊留香,味蕾留香,欲罢不能。

象山鱼面全称鱼锤面,顾名思义,鱼锤面就是用“鱼”“锤”出来的面。

“鱼”即面之实质内容,“锤”为制作工艺或功夫。通常的面,无论炒面还是汤面,功夫不在面里,而在面外。就是在烹饪过程中,把各种调配料佐入面中,烹饪即可,诸如牛肉面、鱼头面、阳春面、拉面、刀剔面等等。 鱼锤面恰恰相反,妙处直接反应在里面。说白了,那面就是用鱼捶打出来的,内容与制作方式,皆与众不同,这样的面,惟象山独有。

据介绍,象山鱼面采用的海鲜作料,自然是刚捕获未经冷冻的鲜鱼(冰冻过鲜度与口味就会大打折扣),一般用以马鲛鱼居多,次之为鳗、鮸或黄花鱼(野生黄花鱼不易得,极少用)。从海上捞捕到进入食客肠胃,一般不超过两天。食客选料后,在由厨师一一精心制作,就是把鱼宰杀了,去骨,把鱼肉从鱼片上刮下来,剔除鱼刺,然后用刀背轻锤成泥,搓成鸡蛋大小的鱼丸,拍上淀粉,算是完成原料处理第一步;第二步是锤制,案板上洒少量淀粉(防粘连),用小木棍轻轻锤击鱼丸,反复两面锤击,直锤制成一张晶莹薄润的鱼面饼,再下到滚开的水里氽熟捞出来,切成豆芽粗的光亮细条。这种鱼面,面就是鱼,鱼就是面,鱼的味道,完全融合在一根面条里。

鱼锤面质地脆嫩,一般以做羹为主,既可为菜,亦可做点心。配料也应力求时鲜新嫩,绿豆芽、冬笋、茭白等,皆切丝,水淖,油热后加汤调味,开后散入鱼面,复沸后勾琉璃欠,点上香油,撒上胡椒粉,撒入蛋线葱花。一道色彩绚丽、晶莹透亮的鱼锤面就这样做成。难怪象山海鱼鲜面,令人馋涎欲滴、天下叫绝呢!

如果说鱼面多少有些矫情的话,那么鱼骨酱则是地道的渔家饭。把鮸鱼或马鲛鱼的头,粗切细斩成豌豆大小的颗粒,放上蒜蓉、姜末爆香,加酱油、米醋、白糖烧开,直熬制肉酥骨烂,沟浓芡出锅,淋香油,撒葱花,一碗酱红油亮的鱼骨酱就做好了。一勺入口,连骨头带肉在嘴里倒海翻江,又滋润又骨力,也鲜爽也浓香。那丰富的口感管保让初尝者惊艳。别的地方怕是少有。据说这鱼骨酱宁波的饭店里也有做的,用料自是精细许多,但总觉没有象山海边大排档的地道,怎一个鲜字了得!

象山人世代以渔为生,想这吃法粗豪的鱼骨酱,必是出自《渔光曲》里徐福那样,终日“轻撒网,拉紧绳,烟雾里辛苦等鱼踪”的贫苦渔民之手。打上来的大鱼、好鱼拿去缴船租,自己却落不着吃,剩下些鱼头鱼骨剁碎熬酱聊以充饥。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竟然发展成了其他地方没有的地方风味。或许粗粮就得是个粗吃法,才能吃出真味道。

在象山,哪里还可以尝到地道的海鲜大餐年夜饭呢?当地人介绍说,沙地村里有不少农家客栈。经过象山旅游部门的评测,“沙地农家过大年”,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春节度假品牌。据了解,目前沙地村已在接受线下和网上的年夜饭预订。蛇年春节期间,沙地村等农家客栈为游客准备了丰富的春节农事活动,如做麻糍、捣年糕、蒸米馒头、摘草莓等,有兴趣的游人,可以自己动手体验过年的种种乐趣。

品尝完特别的海鲜年夜饭,还可以选择顺路去知名的宁海温泉泡一泡,舒爽一番。春节长假期间,我还去了中国四大渔港之一的石浦渔港。石浦渔港位于宁波象山半岛南端,是有600年历史的著名渔港。

石浦古城风景秀美,有着独特的民居建筑和老街文化。它一头连着渔港、一头深藏在山间谷地,城墙随山势起伏而筑,可谓“城在港上,山在城中”。老屋梯级而建,街巷拾级而上,蜿蜓曲折。无论是参观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关帝庙,或是游览清末四品官员气派的院宅“大夫第”,还是在老街的江心寺祈福,我感之都特别有韵味。
景区内还有丰富的渔民文化和人文景观。如600多年前的塔山文化遗迹,戚家军抗倭烽火台遗址,弥陀古寺及美丽动听的“赵五娘千里寻夫”等民间传说,以及废弃的哨所和寂静的水文站等,也很值得我们去游览。

海边,一尊聂耳拉琴的雕像巍然屹立,《渔光曲》的旋律飘荡在宽阔的海湾里,也浸润在一碗质朴的鱼锤面或是鱼骨酱中。

累了,我们入住象山海景大酒店。这座四星级酒店,依山傍海、设计独特,新年期间价格很优惠。我们可在海边欣赏日出。当金红色的太阳缓缓从海平面升起,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海滩上,那就别提多醉人了,是件身心俱悦的乐事。

国际诗歌网原创,作者:国际诗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jsgxh.com/prose/818.html

4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后发表评论

上一篇

作家沈裕慎 ——《中国最美游记》序

下一篇

陈锦绵——都 峤 山 赋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