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特邀名家|| 沈裕慎|| 旅途乐看楹联

第六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特邀名家|| 沈裕慎|| 旅途乐看楹联

旅途乐看楹联

 沈裕慎

沈裕慎,本名裕生,笔名袁亮、沈泂等,出生于上海嘉定县安亭。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系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散文杂志主编。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东方文化中,中国文化与周边邻国又有差别。譬如旅游,西方人崇尚海水、沙滩、溜冰、滑雪,中国人崇尚名山、大泽、古迹、遗踪,西方寻求刺激,中国人讲究怡情。赏风景名胜发思古幽情,把旅游作为文化享受。中国的旅游是和文化联系在一起的,凡是名胜必有古迹。凡有丽山美水,必有亭台楼阁。凡有亭台楼阁,必有碑刻楹联。在中国,没有无亭台之景区,没有无楹联之亭台。植联和亭台,就像纽结和纽袢,相依为命,相成出奇。

我国许多名胜古迹园林山水,我到过不少地方,但大抵都有楹联。悬在柱上叫楹联,挂在墙上叫对联,寿席上叫寿联,灵堂上叫挽联,迎新年叫春联,对联散落在中国人日常生活方方面面,雅俗共赏。今天连土得掉渣的小品、酒席上的段子都有它的影子,且无联不噱,这个形式,姑且称作联语。一般来说,尾字仄声为上联,而尾字平声为下联。欣赏古人的书法,品评他们留下的楹联,或求释典故,怀古忆旧,不失为一桩趣事也。

楹联,或称对联、楹幅、联语、对子、对幅、对偶等,是中华古典文学中一种非常独特的民俗文化形式之一。它以历史悠久、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记录特殊情感,描绘艺术形象,抒发美好愿望,雅俗共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昔称肇始于五代后蜀高祖孟昶之桃符,但在宋元间,名见于宫殿、书院、寺观、斋馆,粱章钜《楹联丛话》的开篇故事,列举了苏轼、朱熹、赵子昂等人,皆擅作联语。至明清而盛极,继唐诗、宋词、元曲以后,成为一个新的亮点。明太祖喜撰联赐给大臣。有一年,他还专门下旨,凡“公卿庶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清代皇帝也多爱撰对联,特别以康熙、乾隆祖孙俩,所撰对子最多,也颇见文采,如弘历自撰的“深心托豪素,怀抱观古今”,现在还有人写了挂在自己的书斋里呢!

明清以来,中产以上的人家,室有对联、厅有楹联、堂有名号,这是乡绅仕宦人家的标配。联是匾的注释,匾是联的眉毛,号是堂的点睛,凸显主人的趣味志向,这就叫凡室(事)要有“名堂”。即便“三无”人家:无钱、无权、无势,门柱也有豪言壮语:“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房东自勉。

楹联,音韵铿锵,书法瑰丽,为江山增色,也为游客平添了不少诗情画意。成都杜甫草堂有副楹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毛主席当年

游成都,对这幅名联,点头赞赏不已。长沙岳麓山云麓富有副樱联:“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

这副短联,有声有色,陈毅元帅曾经把它写进了他的《岳麓山顶眺望》的诗里。至于济南大明湖的“四面

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联,一经《老残游记》的渲染,几乎尽人皆知。

杭州西湖,古今诗人,题咏甚多,也留下不少好楹联。如西湖灵隐的飞来峰下冷泉亭,有人以提问形式,题了“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时飞来?”的榴联,以咏叹泉之清与峰之奇,清人俞樾题联作答:“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入世即浊,峰从天外飞来。”传说,灵隐寺前的小山是印度灵鹫山的一个小峰,不知时飞来,故名飞来峰。联语,就是按这个传说构成的。岳坟前,有秦桧等四个人的跪像,供世代唾骂,因而也有了一对名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伊秉绶的扬州平山堂的集句联,写景写情颇为别致:“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上联集范仲淹《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下联集王禹偶《黄

冈竹楼记》和苏轼的《放鹤亭记》。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揭阳市榕城镇的关帝庙内,有两对楹联——

其一: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弟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

其二:秉烛岂避嫌,斯夜一心在汉室;华容非报德,此时两眼己无曹。

我读了后,感到两联文辞流畅,造句工巧,对仗妥贴,音韵谐协,应称之为佳作也。

第一对联中的“师”“龙”两字,虚实双关,是联中“诗眼”。卧龙、子龙、玄德、翼德都与关羽不可分割,又与关羽的形象互相映衬补充。“龙”“德”两字,各在土下联率反复四次出现,重点突出,却无重复之感。

第二警是抓住关羽一生中两个引人注目的小故事,为嫂嫂站岗放哨,庸人才以为他纯粹是为了“避嫌”,一个“岂”字,翻出新意。

华容道义释曹操,看来是报个人恩德而失误军机,可我觉得撰联者,却别出心裁,反贬为褒,一个“非”宇,否定了个人恩怨的仄狭情感,而“己无曹”,却道出了一种新气概。

《迟到的春天》的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知识青年赵成参加高考后,结果未知,心神不定,于是同他的爱人曾晓蓓一起,漫步昆明市郊的筇竹寺。筇竹寺大雄宝殿的廊柱上,悬挂着一副楹联:“世外人法

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赵成触景生情,说得曾晓蓓也为之哈哈大笑。

可是,我到昆明时,曾到玉案山,却未见筇竹寺这幅楹联呀!文友告诉我说,挂这幅对联的是四川的宝光寺。导演采取了“移花接木”之法,仿制了这一古董。悬挂这个假古董那天,竟惊动了筇竹寺里的老和尚。他拈须拄杖,反复吟颂,连声说道:“善哉,善哉!”

黄花岗烈士陵园,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四字的正门,后经整修,显得气象一新。与我同

去的一位老人告诉我,在1920年这座陵园建成之初,正门却是现在的侧门。门前原有两条通花铁柱,柱上嵌着一副楹联,上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下联: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不知道为什

么,现在这副联不见了,作为历史文物,我觉得应该把它保存下来,尽可能恢复陵园的本来面目。

皖南故居,匾额之下,悬挂楹联,“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曰读曰耕”,彰显农耕时代的处世为人;“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永世不匮秘诀。“读书好、营商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在外创业前辈对血缘后代的叮嘱。在近苏南的湖州南浔镇,张静江故居尊德堂的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堂号是头等状元、一笄老板张謇的墨宝,楹联是孙中山的遗迹,暗示主人风云际会的背景。一所旧宅子,家具嘛,会客椅子、祭祖条案,别无长物,不为寒碜。若没有匾额、楹联,再多的名贵家具,落满时间的尘埃,只不过是“一件沾满虱子的华丽袍子”。算啥名堂?

我在旅游途中,还喜欢看景点的叠字楹联。在素有“诗中诗,画中画”之称的楹联王国中,叠宇联算得上是一朵奇葩。杭州还有清代行宫花园古亭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这是杭州景点九溪十八涧的一副路亭楹联。该联巧用叠字修饰了“山”“路”“树”“泉”,有远近,有层次,有画面,有声响,有诗情画意,令我神往。

“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这是上海豫园万花楼

的叠字联。该联无字不双,每词必复,草绿花红,雨细风柔,燕舞莺啼,使诗情更浓,画意更美。

读着这些叠字联,让我在旅游途中不但欣赏到山水之美,又增添了情趣,回味无穷!

楹联的核心,无疑是“对对子的游戏”。侠义的对对子是天对地,日对月,山对水,是语言艺术,但楹联又是一种书写的行为,因而,广义的对对子,包括了书写中艺术心灵。孙过庭说的“纸墨相发”、“偶然欲书”的书写,何等愉快!那是书写中艺术心灵的美妙时刻:中锋侧锋、虚实相生、藏露互见、疏密得当、正奇转换、方圆俱足、形神兼备、刚柔相济……这么多的“对对子的游戏”!曾国藩说的汉字偏旁之间的“顾盼有情”,老子说的“有无相生”、“计白当黑”,何等美妙!妙就妙在语文的对对子,与书法的对对于,如此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灵机的瞬间呈现。

外国文学样式,在中国都有对应物,诗歌、散文、戏曲、小说,唯独对联,外国没有,因为只有方块字,才能工整划一。因为整齐划一,上下联的相同位置可以一一对应相同词性,还有平仄声,读起来抑扬顿挫,流露情绪。"柳营春试马,虎帐夜谈兵",音节如秦腔高亢,金石掷地,一副赳赳武夫的豪迈,这是周(周亚夫的典故)姓人家的门柱楹联,暗喻姓氏符号。

楹联不仅仅具有形式美,内容更是气象万千。汉字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字,音、形、义相统一,在漫长的发展史中,又产生了篆、隶、楷、草、行等多种书法,令一方红纸上永远有变不完的戏法。上下楹联,字数要相等,平仄要相谐,词性要相对,虚实要相配。同副楹联中,如出现相同的字,还要用不同的字体书……一条条规矩里,是中国古典文学独特的旨趣与追求;戴着镣铐跳舞,才能将舞者的创造力和才华激发到极致。

名胜古迹中的名联,也像有名的诗词一样,永远被人传诵。如武汉黄鹤楼的一副名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恨;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此联一洗流俗的伤感情绪,我读了,感到无比开朗。长沙的天心阁,原建在城东的最高处,可俯瞰全城。有一副榴联是:“望不断七二峰衡岳,流不尽八百里洞庭,明夜当头,如许江山赢我醉;是谁赋屈大夫离骚,问谁虚贾太傅前席,幽情无限,满城风雨自西来。”作者对着祖国的大好江山,凭吊爱国忧时的屈原和贾谊,深忧当时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思想境界,确实高的。

国际诗歌网原创,作者:国际诗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jsgxh.com/%e6%95%a3%e6%96%87%e5%90%8d%e5%ae%b6/6132.html

1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后发表评论

上一篇

长江之歌——九江篇||戴三星

下一篇

第六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特邀名家|| 厚夫|| 家乡的味道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