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陈玉洲,男,1965.8.10出生,河北省博野县人,1983.10入伍,大专学历,在广西边防法卡山战斗中担任“战地记者”,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协会会员。曾先后荣立贰等功一次,三次功四次,著有散文散《法卡山上木棉花红》及报告文学集《南疆卫土的风彩》,2013年短篇小说《法卡山上的太阳花》被河北大众文艺连载。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在木棉花盛开时节,我怀着无比虔诚,崇敬的心情,同夫人踏上南下列车探访离别29年之久的神奇而美丽的法卡山,经过二十三个小时的长途跋踄终于到达素有“绿城”之称的广西首府南宁市,接着马不停蹄地转乘快巴直奔友谊关下边镇凭祥市,随着着汽车车轮飞速地转动,车窗外远处蓝天白云下一座座青山挺抜秀美,满山遍野层林尽染,万木吐翠,公路两旁犹如龙脊梯田里的油菜花金黄金黄,微风吹来,随风摆动,散发着一阵阵清香,仿佛置身于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令人格外精神振奋,特别是昔日村民低矮的瓦房草屋被宽敞明亮的小洋楼取代,过去的羊肠小道被宽广的沿边公路取代,乡间小路变成了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当晚到达法卡山下地处“祖国南大门”之称的凭祥边境重镇,它是中国最靠近东盟国家的国际化城市,也是东盟“水果之都”。夜幕下的边城,十分热闹,熙熙攘攘的人群,顿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不停地向我这飘泊多年的游子点头招手,边城处处展新颜,早就没有当年萧条恐怖的气氛了,边境贸易红红火火,真可谓:一座座新楼披彩虹,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排排绿树迎春风,整个边城灯光通明,视如白昼,呐喊声叫卖声,此起彼伏。
只见大街上各种东盟国家水果等特产,琳琅满目,各地不同风味的餐馆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中越牌照大卡车进进出出边关,装货卸货,好一派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据当地官方称,凭祥边境线长达九十七公里,是国家综合保税区,拥有一类口岸两个,二类口岸一个,边民互市点四个,占东盟贸易额一半,是东盟休闲食品的一张名片,对越乃至东盟国家首屈一指,外贸进出口总值占广西自治区半壁江山。
风云变幻,寒暑更迭。昔日法卡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今日英雄的哨所静悄悄。这座无名的小山曾因一场边境冲突而震惊中外,特别是边防战士那种“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法卡山精神,成为祖国各族人民心中一座丰碑。也是老兵们魂牵梦萦的地方和圣地。
第二天一大早,驻地部队新闻干事作为向导,乘越野汽车沿着黑色巨莽般狭改长的山路盘旋而上,急速行驶,可谓九曲十八弯,历经近一个小时艰难跋踄,终于到向往己久的法卡山。来到山麓角下巅簸的汽车,犹如巅簸的猫耳洞必须不停地挂档急刹车沿着四十五度的陡峭路向半山腰处冲刺,才能到达守备连二层小楼,此刻屏住呼吸,心跳到了嗓子眼,比穿过当年的“昔日的封锁线”还恐惧几分,但丝毫没有畏惧,反而心情格外激动,就像诗人贺敬之《回延安》所言:心口呀莫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眼睛挡住了,几回回梦里回边关,双手抱定法卡山,千声万声呼唤你,英雄法卡就在这里,千万条腿来千万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法卡山越是快映入眼帘的时候,越激动,大有一种“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之感,也就是游子们所说的:人生最美的路就是回家那么几百米路程。
“我携春色上山来,山花片片迎春开r”。当北方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候,而南疆已经春色满园了,只见法卡山上那一丛丛、一簇簇漫山遍野的太阳花,或垂挂在峭壁上、或铺展在山坡上、或挺立在坑道旁那黄莹莹的,像密密匝匝缀满枝头的枣花,红艳艳的,如同一串串随时响起的赤色风铃,真可谓是五颜六色,七彩纷呈,千姿百态,万种风情,纷纷站立起来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信息。远远望去,犹如一片彩云罩满山头,微风拂来,像是无数只蝴蝶飞舞,给人以清新、雅素的感觉,真可谓“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好一派迷人的太平盛世、吉祥安定的景象。是谁把法卡山打扮得如此美丽?此景只有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我爱绿色的军装,更爱绿色的法卡山”随行的司机小李爽朗地说;如果像东北老林里寻人参一样,悄悄地选取一株太阳花,系上一根红头绳,仔细用慢镜头摄下它的摇摇曳曳,就会有一嘟噜一嘟噜的故事。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烟雨茫茫,浓雾蒙蒙。来到连队,只见指战员们早已列队恭候我这位“不速之客”,新老两代军人如久别重逢般激动,握手拥抱之后,进行了新时期的“法卡山与摩天大楼”对话交流,群雄列阵,老兵阅兵。真可谓虎气的连队,血性的兵。作为从战火中走出来的英雄连队,现在的官兵虽然没有经过血与火的考验,但靠本领束履行使命,靠实力捍卫界碑的尊严,始终是英雄连队传统的看家本领,就像一颗扎入山巅的钢钉,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界碑,他们的口号是守卫法卡山,巡逻执勤就是打仗。在一次超强度的山岳丛林训练中,官兵练习葡蔔前进过程中使那片长荡荒草地土地寸草不生,手磨破了,腰僵腿硬连上厕所都困难,但没一人退却。他们还利用地域优势,寻访友谊关古炮台等战争遗址,特别是每月清明节及法卡山战斗日,进行传统爱国教育。阅兵之后紧接着参观了连队荣誉室、法卡山坑道,这个坑道用于躲避炮火,运送弹药的战事遗址,战士们可故流驻守一个月之久,并健步登山爬到主峰新界界碑前合影留念,漫步参观了这座昔日光秃禿的法卡山山头,如今巳披上了一身翠绿,变成了世外仙境――飘香百里的花果山。瞧!法卡山的植被几乎百分之百覆盖,灌木丛生,乔木茂密,有碗口粗的,也有合拢粗的,特别是那满山遍野的木棉花,树干高达三四十米,花红似火,如猎猎战旗守卫在祖国边关。连部北侧月亮门里有一片花圃,堆起了好几道小土坎,土块敲得细碎细碎,风一吹,扬起一股股褐黄色的尘土,土埂上面载种着一株株五颜六色的山茶花、马樱花、野菊花、扶桑花,那是战士们利间执勤间隙寻找回来的,好一片春天景象,虽然比不上羊城花市,但也给荒凉寂寞的边关增添一抹靓丽的风景。目睹此景,不由地触景生情;当年指战员们为了美化黑呼呼地山头,探家带来树苗,还写信让亲朋好友寄来种子,祖国人民也关心法卡山建设,王树其等树苗种植专业户也纷纷上山送树苗。就这样,战士们利用战备执勤间隙种树栽花,把弹坑变树坑,风卷山,云抱岭,很快法卡山又恢复了往日秀丽的风姿,披红挂绿,流光溢彩。“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战士们一茬茬更换,美化法卡山的蓝图没有变”指导员包含深情地话语打断了我的沉思。是啊,春来前线花偏好,血溅边陲土亦香。这让我记起了初中一篇课文《囚绿》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笼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年华,我要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那是七十多年前作家陆蠡所写的咏物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喜绿、赏绿、囚绿、放绿、怀绿”来歌颂幸福与和平,无独有偶,今天法卡山两代军人不也是热爱绿色的缩影吗?昔日战事时将花草养在坑道里即囚绿,如今歌舞升平,太平盛事放绿怀绿,让绿回归大自然,装点大好河山。今天的绿不再是阴森的绿,红不再是恐怖的红,黄不再是衰败的黄,当年的“喇叭声咽,马蹄声碎,长空雁叫霜晨月”的战地肃穆之情荡然无存,扑面涌来的是浓浓的南疆春色――神奇秀美的人间仙境。
壮哉,雄风凛凛的法卡山,苍山如海,夕阳如血。不管过去的“枪对枪”,还是现在的“商对商”,你始终昭示着富强与昌盛,我为你骄傲与自豪,你的悠悠时空,犹如一部厚重历史巨著,读不完看不够呀!正如一位军旅作家所言,携春梦萦近岚山,草木依旧秀可餐,豪饮孤独当美酒,雄踞山巅写风流,登高攀云相扶处,碧血犹染红未干,忠骨笑慰硝烟尽,留得升平驻世间。
我爱风景秀美的法卡山,更爱风景里的人――新一代法卡人。因为他们的守卫,才使边关的山美水美风景分外妖娆。
国际诗歌网原创,作者:国际诗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jsgxh.com/prose/1305.html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