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国崛起—庆祝建国70周年】入围作品:见证成长II王永华(湖北)

【见证中国崛起—庆祝建国70周年】入围作品:见证成长II王永华(湖北)

见证成长

王永华(湖北)

 

记得是一九八二年我和妻子结婚时,岳父家曾许诺要陪嫁一台电视机,好像这是女儿出阁时再风光不过的事了。没想到妻子带来的却是一套沙发,上面还是棕色的塑胶包扎的。我心里掂量着,这能值几个钱?妻子看出了我的心事,像要解释什么,我连忙堵住她的嘴说,“你不要解释了,这年头电视只是在大城市里刚刚兴起,还没轮到我们乡下来呢。”妻子苦笑着说,“只怪这年头我娘家穷,这次没能给你面子,我老爸要我传话给你,总有一天会弥补给你的。”

两年后,妻子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对于我这个三代单传的王氏家族来说,真是喜从天降!做满月的那天,岳母家给我们送来了一台价值450元的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它的名字也好听,是“红梅”的,这可是当时最亮的品牌。我喜之不尽,给岳父岳母深深的鞠了几躬,感谢他们出手大方,送来了厚礼。看我激动的样子,妻子说,这台电视算是我一份迟到的陪嫁,这下你该乐过够了吧。我没有笑,皱着眉头说:“花这么多钱,是不是我岳父大人借钱买的?”妻子笑着说:“你看老皇历了,现在农村实行了分田到户,我们娘家今年种了几亩地的苎麻,供销社上门抢购,赚了一大笔钱呢。”

自从“红梅”进入我家后,每到夜晚,左邻右舍的人都要来到我家看电视,和我一样与“红梅”结下了解不开的缘份。那时我们队里有六十多户,仅高档商品来说,我家也算得上是个冒尖户了,村里的人都羡慕我们。还记得有一位叫周开泉的老先生,第一次在我家看电视的时候,当场就诗兴发作,随口就吟出了两句诗:荧窗虽小观今古,屏镜不大映乾坤。

时光转眼一晃,就是一九八六年了。那年,我从乡下供销社调到仙桃城区一家商场工作。我想把“红梅”带到城里来,妻子不同意,担心两位老人在家里守寂寞,劝我把“红梅”留给老人。媳妇孝敬公爹公婆,我这个做儿子的当然同意了。

刚调到仙桃城区,我每月的工资只有二百来块。妻子在一家药厂工作,比我的收入还少一些。在当时来说,我们本来手头就紧,当然就不谈买电视机的事了。每当听到隔壁周经理的家人看电视激动得喝彩的时候,我就憋不住,总要跑去凑热闹,也不管人家嫌弃不嫌弃。我心想,总有一天我攒够钱后,一定要买一台比你周家更好的电视机。

日子就像流水,一晃就到了一九九二年了。那时,我攒了一笔钱,就在我们的商场买了一台二十一英寸的电视机,是彩色的。这彩色电视跟黑白的不一样,到底钱还是钱,货还是货。那上面的图像清晰得让你感到逼真,它又大,就像一个小电影。这比起隔壁经理家的电视来,还要高一个档次。虽然这二千多的电视机花去了我几年的积蓄,但我总可以在这个院子里当“老大”了。隔壁的周经理不知是看我老婆长的漂亮,还是看我家新买的电视高档,反而每天晚上来我家看电视,有时也把他老婆带过来一起看,我们时不时开开玩笑,像一家人其乐融融。

时间到了二OOO年,我从商场的宿舍搬到了银鑫小区,这台彩电伴着我的苦乐,也伴着我的期冀,又走到了不平凡的二OO八年。

这一年,我的工资又涨了,老婆的工资也涨了,我们的腰包又硬了起来。看见市面上在流行液晶电视,我心里痒痒的,总觉得生活就要赶新潮,人家拥有的,我也要拥有。我与妻子合议了一下,就买了一台四十二英寸的新电视。它漂亮极了,又薄又大,挂在贴有墙纸的背景上,就像一副壁画。每当我看见这电视机的时候,就觉得我们家的档次升高了。这社会到底是在进步,人也应该跟上形势,就像弹琴一样,唱的和弹的要合上节拍。

人类一娱乐,上帝就发笑。有一天晚上,我打开电视机,看到了精彩的奥运会。赛场上,我看到中国健儿又夺得了一枚金牌,五星红旗再一次腾空升起。人们欢呼着,呐喊着:“中国,加油!中国,加油!”我也情不自禁鼓起掌来,大声高呼:“加油,中国!加油,中国!”

光阴荏苒,转眼到了2014年。这年的四月,我儿子王泉飞找了一个女朋友,而且离我家只有一条马路之隔,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为了把婚事办得体面一些,我们“喜新厌旧”,决定换一台崭新的电视机,把家里布置的焕然一新。一天,我和妻子来到仙桃市一家电器商场,一名女营业员连忙向我介绍说:创维集团首创彩电“六基色”技术以来,把彩电带入了“新健康电视”的新时代,曾荣获“中华电子企业最有价值品牌”,能给千家万户生活带来生活的乐趣。这时,我随口编了两句广告词:家里有创维,生活多滋味。创维创维,难得一回。营业员拍后称快地说:“没想到老先生这么有才哩!”。我风趣地说:“我不是人才,是天才。我不是诗人,是诗王。”逗得在场的人乐哈哈的。

不用分说,我指着一台34英寸的创维电视说:“就买这台吧,好大派!”妻子连忙打断我的话说:“老王,能不能买便宜一点的呢,我手里的钱不够啊!”我掏出钱包在她面前晃了晃说:“这次就不要你这个财政部长开销了,就由我来买单吧。”老伴捏了一下我的鼻子说:“死鬼,你还藏私房钱咧!”就这样,我们把一台崭新的创维电视搬回了家。从此,我们全家人饭后都会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精彩纷呈的节目。

四十年前,我们全家的收入只有五仟元,而现在我们全家的收入有十万多元。我是文化系统的一个创作员,一不做生意,二不做买卖,作为一个工薪阶层,每年有这样的收入就够了。正如我女儿王泉源常说的一句话:幸福靠自己懂得。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家换了四台电视,平均十年换一台新的。一台电视机,就是一台生活的喜剧,演绎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昨天和今天,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家庭的发展与变化,同时也透视了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作者简介:王永华,男,湖北仙桃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诗选刊》、《中国诗歌》、《星星》、《诗歌月刊》、《中华诗词》、《神州辞赋》等杂志,以在《人民日报》发表三首抒情长诗而知名。著有诗集四部,诗集《向灵魂开枪》,被评论家誉为“中国的卢梭”,并获第三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图书一等奖。《楚天都市报》、《作家报》、《文艺报》等新闻媒体作过专题报道。现系仙桃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见证中国崛起 

——庆祝建国70周年诗文大赛开始啦!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峥嵘岁月,70年奋斗道路,70年风雨兼程,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华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奋斗历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与伟大成就。由国际诗词协会和国际诗歌网举办“见证中国崛起”——庆祝建国70周年诗文大赛。

征稿要求:1.只接收电子版稿件,切勿重复多投,投稿邮箱gjscxhzg@sina.com,请作者署真实姓名,在作品后请附150字左右作者简介,通联地址、联系电话、手机与电子信箱。投稿文件写作者名和作品标题。

奖项设置:建国70周年中国作家文学终身成就奖7名,出版基金1000元;金奖20名,出版基金600元;银奖70名,出版基金300元;铜奖140名,出版基金200元;以上奖项均颁发获奖牌和出版基金卷。获奖作者推荐加入国际诗词协会。

投稿后请关注博海书香公众号:bhsx272580736和国际诗歌网:www.gjsgshxh.com 将每天发表部分入围作品。

截稿日期:2019年9月2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来稿请寄:北京朝阳区三间房100024-18信箱《见证中国崛起》组委会

联系电话:010-56140133

国际诗歌网微信号:bhsx08

联 系 人:丁红梅

国际诗歌网原创,作者:国际诗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jsgxh.com/prose/3657.html

1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后发表评论

上一篇

【见证中国崛起—庆祝建国70周年】入围作品:祖国颂II陈远伦

下一篇

【见证中国崛起—庆祝建国70周年】入围作品:高铁(三首)孙粉鲜II山西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