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 同 韵
作者/倪邦瑞
大同,一个和谐的名字,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古韵悠长是大同给人的第一视觉冲击,那规模恢弘、气势雄浑的云冈石窟,那雄伟壮观、蜿蜒数十公里的古长城,串连塞北的无限风光,染尽岁月不朽的沧桑,记载着浩瀚的黄土高原上吉祥佛光和呐喊长鸣,见证乱风飞渡的过往世事。走进依山开凿、东西绵延大约1公里的云冈石窟,仿佛看到1500年前数十万工匠攀岩凿石、巧夺天工的火热场景,似乎听到僧侣们击鼓撞钟的虔诚身影,众多的洞窟、造像、佛龛犹如一座皇家风范的佛教艺术宝库,折射出佛教艺术东传中国后的第一次辉煌。这里的洞窟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装满了公元5世纪中西文化融合的传世之作。步入第十九洞窟中,一尊高16.8米的佛坐像广额丰颐,雍容大度,慈祥端庄,令人肃然起敬,一直成为云冈石窟的艺术象征。在第九窟前室西壁中层佛龛上,凝视一尊尊仅为2厘米的最小佛像,尽管已看不清原本的面目,但从坐佛生动形象的轮廓中,依然能读懂浅浮雕独到的艺术价值。
漫步大同市区古城东城,新修复的瓮城、月城、角城、箭楼、望楼、控军台赫然矗立在1800米长的古城墙上,藏在一砖一瓦里的古韵深沉而厚重,再现历史古城“名城秋爽”的诱人风貌。有人在网上编发一组照片,捕捉“春爱你那一抹绚烂、夏爱你那一片浓绿、秋爱你那一团火热、冬爱你那一天飞雪”四季精彩的画面,给未到达者或已到达者以更高的艺术享受。值得庆幸的是,今年4月“长城天路”开工建设,起点位于天镇县新平堡镇平远头村,终点到达左云县三屯乡二十边村,串起了天镇、阳高、新荣、南郊、左云5个县区,主线和支线里程约250公里,沿路古堡环集,城墙蜿蜒,雄关漫道,古韵悠悠,新风扑面,往日冷落在穷乡僻壤的古长城景点早早地张开双臂,热情拥抱远方的客人。
大同是一个花的王国,这边万紫,那边千红,悠久的古韵总与现代诗韵交相辉映,呈现出“一花一世界”独好风景。阳春四月,阳高县18万多亩杏花渲染着春天的活力,每一片粉嫩粉嫩的花瓣煞是可爱,细细的花蕊吐出灿烂,让人感觉到了春的温暖,洁白的使者会悄悄地告诉你“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诗情画意。每年此时,这个县都会以花为媒,举办盛大的杏花节,与四海宾朋一起幸福守望,共享“杏韵花开”的美好时光”。大同有许多观赏杏花的好地方,聚乐乡可以让你在花香中缓步轻行,亲近自然;吴城乡可以让你尽情沉醉花海、品味蕊间清香;守口堡可以让你亲吻老树新花,流连忘返;李二口可以让你融入花丛中,触摸沉甸甸的未来。
每年7月,当南方的油菜花海褪色的时候,大同长城沿线、火山脚下却金黄一片, 油菜花竞相开放,引得蜂蝶流连其间。阳光下,奔放的油菜花随风涌起一股股金色的波浪,那清新、自由、沁人心脾的香味与热烈、灿烂、金黄的色彩调和成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焰,吸引着一双双稚嫩的脚丫,留下了多少“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千古绝唱。
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自始至终充满朝气的黄色,仿佛是阳光沉淀下来的自然色,黄得那么美,那么诱人,有一种洗去都市尘埃,让人变得清新、纯净,好像重新找到了心灵的“芳草地”一样。
像诗的韵律那样流淌,像词的意境那样风光,大同的花四季怒放,有历经百年而茁壮常新的恒山桃花、有盛开在桑干河畔的忘忧草、有桑干河湿地公园里的彩菊等等,好一派塞北“百般红紫斗芳菲”的盛世景观。
大同有一种美叫神韵,且“韵”物无声。
“挂在西边的太阳,从路旁的柳树丛里射过来,仍是火烫烫的,溅到车子上来的泥浆水,打在光腿上也是热乎乎的……”这是著名作家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小说中的一段精彩的描写。小说以桑干河为背景,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农村史无前的巨大变革,塑造了一系列新型农民的形象,桑干河也因此载入中国当代文学的史册。
杳杳桑干河,悠悠沧海流。贯穿大同全境的桑干河,是一条古老的母亲河,绵延不断的河水滋润了两岸肥沃的土地,孕育了这里悠久的文化和灿烂的文明。唐代诗人刘皂长期客居他乡,回家乡再渡桑干河时感慨万千,以倾诉的方式直抒胸臆,写下了“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的肺腑之言,传为千古佳话。
近年来,经过科学规划和治理开发,桑干夕照,清水复流,桑干河正在为京津冀地区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发挥着“绿肺”的作用。以桑干河为中心向两边辐射的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里,蓝天碧水,芦苇荡漾、飞鸟成群,风光迷人,久违的太阳又重新照在桑干河上,而且比原来更灿烂、更辉煌。
与桑干河遥望的、海拔2000多米高的甸顶山,离天只有三尺三,撕块白云能擦汗。盛夏时节,绿草茵茵,繁花似锦,芳香幽幽,每当雨过天晴、彩虹跨越苍穹的时候,徜徉在氤氲的草甸上,一边欣赏美景,一边采摘破土而出、色彩和形态各异的野生菌。夕阳西下,蜿蜒的山路上晃动着归来的人影,一只只竹篮小筐装满欢笑,装满雨后的阳光,装满世外桃园里的芬芳。
也许和大同蓝一样,大同韵交织着大同古今最美、最本色的元素,流韵千秋,芳香未来,鸿“韵”当头,好“韵”自然连连……
作者简介
倪邦瑞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出版著作有百篇通讯集《斑斓的今天》、言论集《信手集》。近几年来已有20多篇(首)散文和歌词在全国性征集中获奖,其中散文《春联中的父爱》2014年12月获“珠湖清风杯”全国勤廉微散文大赛二等奖;散文《父亲的自行车》2015年3月获“文朝荣杯”首届全国廉政主题散文大奖赛一等奖(第一名);散文《像父辈那样“接祖”》2015年3月获全球华人“我的家乡·我的年”征文二等奖;散文《悠悠“香”愁》2018年元月获“远纺杯”纪念海峡两岸交流交往三十周年全国征文大赛三等奖;歌词《好大一棵梧桐树》2016年3月获桐乡市“梧桐声音”歌词全国征集一等奖;《年夜饭》获“2016故乡之歌”全国征集入围奖;《成长》2017年6月获山东潍坊高新区实验学校全国征集一等奖,并被确定为校歌。
国际诗歌网原创,作者:国际诗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jsgxh.com/prose/1604.html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