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进苗王城》序
就在2017年五一小长假后,戴其晓在微信里向我报喜:上海大学出版要出版他的长篇小说《秘进苗王城》,要我为其写序。花甲之年心眼最为明亮,第一次出版长篇小说,精神难能可贵,心里赞叹一声。我十分乐意为之。提起笔来,感觉有太多想表达的。
作者和代雨东在梵净山合影
其晓兄是一个很独特很有趣味的人。我们相识于2015年8月8日北京的金秋之际,当时“礼仪天下:家国、家族、家风——中华戴氏‘家文化’论坛”为主题的中华戴氏总商会第一届第二次会员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就职典礼在京举行,他风尘仆仆地从遥远的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赶来参加会议。我到铜仁考察过,我的好友陈昌旭就在铜仁市当市委书记,铜仁山青水秀,民族风情浓厚。中国十大避暑名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梵净山,令人神往。当时,其晓脸上布满纯朴的笑容,开口地道的松桃口音,风趣幽默,憨厚中充溢灵气和智慧,亲近和善的目光使人觉得有一久违的朋友般亲切感。在文艺晚会上,总商会邀请了姜昆、冯巩、郁钧剑、李丹阳、白雪、葛优、解晓东等著名表演艺术家演出。年近花甲的他童心未泯,就像那些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轻人一样,与这些明星签名留念,其乐融融,仿佛年轻狂热的追星族……2016年9月,贵州省戴氏商会成立,我提前几天到达贵阳,他也提前两天到达筹备会议。我们再次相逢,几乎每天都在一起,我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谈创作、谈读书、谈戴氏家族的历史变迁,甚是谈得投机。我出版了长篇小说《白雪》,也出版了诗歌集和其他经济研究类图书。在餐厅他发现了我的诗词集《月寒录》,便向我索要一本,拿到书后就立即读了起来。看他那聚精会神的样子,仿佛世界不存在似的,我想他一定是有重大发现。果不其然,他对我说,里面许多诗词写得很精彩,我已经背得下来了,随口就背了几首出来。
戴其晓涉足诸多领域,做过医生,当过文化馆馆长、任过文联主席、当过宣传部副部长、县报总编,长期工作在宣传文化系统第一线,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自认为是个“杂家”,我认为他是个兴趣非常广泛的人。对新闻宣传、文学创作、邮政邮票史颇有研究,特别是对家乡民间文学的研究有重大突破,还能表演戴氏神功。已公开出版了集邮工具书《中国珍邮辞典》、《中华集邮之最辞典》,在全国4次获奖,6卷本《古今中外歇后语丛书》、民间文学《当代最新流行顺口溜大全》、领导管理学《从政笔记》等等,赢得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我很佩服他执着追求的精神,在工作十分繁忙的状态下,依然保持旺盛精力,几乎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读书和写作。他在《从政笔记•学会忙而不乱》一章中说道:“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从日常繁琐事务中抽出身来,忙而得当、忙而有益、忙而有序、忙而有责、忙而有法、忙得理直气壮,忙得从容不迫,忙到点子上,忙得有价值。”他戏谑自己是没有一篇文章突出,只有腰椎间盘最为突出。目前已出版发表作品和文章有近千万字,可想而知,他是一个丰产的作者。很多领导干部快要达到退休的临界点,却整天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地消磨时光时,他走自己的路,说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持之以恒的努力已变成累累成果,捣鼓出一部长篇小说《秘进苗王城》。
无疑,文学写作是一种积累,需要一种坚韧。写过长篇的人都知道写作长篇不是件轻松简单的事,简直是一种冒险。最初的时候,仅仅是一丁点儿火花,激发了创作的灵感,灵感不是说来就来的,饱含着更多生活感悟的沉淀,然后在键盘上熠熠生辉。其晓虽然大半生倾心钟情于文字,但真正写起长篇小说来,也付出了比常人多得多和难以想象的代价,其中的成败得失只能是甘苦自知了。费心费血写下的29万多字小说寄到出版社,编辑说篇幅长了,要砍到20万字左右才能出版,他竟然大刀阔斧地砍7万多字。在这部小说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对时代理想民族精神的讴歌,对当今优秀女性的礼赞。
在这个属于速度的时代,每个身影都保持着一种前倾的姿态。《秘进苗王城》无疑是一部接地气的长篇小说,谓之时政百科全书,很吸引眼球。写的是“言”,言为心声,营造的是“意”,意之核是以一位年轻漂亮、有发展前途的女县长铁木钗在换届时回原籍当人大常委会主任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为线索,将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的工作机制,巧妙的结合起来,让局外人读者,通过读文学作品的形式,一睹中国县级现行的政治体制及其运行机制。铁木钗坚持走群众路线,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从政价值理念,放下身段,轻车简从,独自一人“秘密”来到苗王城村调研,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找出致穷根源的“病状”、对照“病因”开出治贫致富的“药方”。令人惊诧的是无特殊背景的铁木钗得到省委书记的赏识,很快被破格提拔市委常委兼任县委书记。作者笔下的铁木钗人生经历不仅曲折,甚至可以说是坎坷的,但她却始终能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最终获得了成功,体现了“有为才有位”,“有位就有为”人生的价值。包含着作者对土地和乡亲的深切情感,深刻反思时代洪流之下领导干部应该如何修身齐家,治理一方。文笔张驰有度,情节扑朔迷离。人物塑造复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地域特色。
书中用了一些来自民间的方言和谚语,让人读后感觉格外亲切、生动而朴实。作者熟悉官场,从政经验丰富,观察事物独特,小说情节真实可信,通过作品我们看到了时代的潮流,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和主人公思想的光辉。当然,这是戴其晓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这些没有阻隔我对这部小说的欣赏。
其晓依然是一个坚守者,坚守着文学神圣的心灵信念,坚守着对社会生活的观照和心灵“灵韵”的写作。当我写这篇序的时候,他又在谋划了下一部新书的写作。
愿其晓在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代雨东系博士生导师、中国龙之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中华戴氏总商会主席、国际市长联合会主席、国际诗人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国际诗歌网原创,作者:国际诗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jsgxh.com/news/913.html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