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灵与华魂的青山之巅
——游慈湖想到的台湾当地民俗中的国兵祭礼以及台湾学生对井冈山精神的致敬
2019年的春天,我应桃园郑先生的邀请,跟随他,以及他的内子陈女士一起去慈湖蒋陵游玩。3月份的台湾多雨,来到慈湖的时候,正是小雨如注,石门水库的大湾,卷缩在如两龟之背般的侧峰里,雾霭缥缈如烟,缠绕着如龟壳爬满青苔一样的高峰上。游船在迷雾里滑行,使如镜的湖面激起层层叠叠的涟漪。鹭鸟飞鸣于山峦之上,鸳鸯悠游在碧蓝的水波,时而噙羽,时而抖尾,那黑白色的天鹅互相在湖面映起倒影。蓝灰色的天空下起大雾,雾水夹杂着落雨,人在其中,恍若仙境。
陈女士非常亲切的为我执伞,我们相依偎着在雨中走过满是绿榕和青松林的长桥,那些绿色的灌木以旺盛的生命姿态,肆意的,澎湃的生长着。树木随风摆动着枝条,绿叶如潮水般涌动着,像海浪一般翻滚。绿色汇聚成了一道一道的长廊,向桥上蔓延伸展着。在慈湖公园里,耸立着许多蒋介石的雕塑,他人生中所有朝气蓬勃,或者凝神静思的时刻都历历在目;他或者坐在椅子上,周围绕着无数他的面目;他或者站立着,周边簇拥着的还是他自己的过往。他或骑着马,他或拄着拐杖,他的石碑在雨雾的池塘里自说自语,池塘里的莲叶浮落疏闲的漂荡着。
慈湖原名“埤尾”,蒋公陵寝便在幽密的小径尽头。我们去陵寝参观的那日,正值暴雨,陵寝正大厅和中堂全部闭馆,我们也只得作罢。只能在外面的展示牌上,一窥内部结构和厅堂大貌。肃穆的正厅中央是蒋公遗像,两旁悬挂国民党旗帜,书房有一张宋美龄的画像,仪态雍容而雅致,书桌上的便条是蒋公用红铅笔写的四字“能屈能伸”。他的灵柩放在厅堂中央,上面盖着国民党旗。台湾素有民间传说,蒋介石是玄天上帝座下的龟灵,因此他过世之后,水里的龟仙便一起上岸为他哀悼。民间的故事栩栩如生,而灵柩停落的山岚也确如龟背那样圆如华盖。
台湾的民间故事非常多,民俗祭礼也用传统祭祀形式提醒年轻人,不忘先祖,团结奉献,以示对往昔英灵的纪念。而早在2018年,我曾作为台湾学子的一员,也有一次参与了台湾本土的民俗祭奠仪式。
2018年8月24日,台湾大学邱金和教授在中华民国国家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板桥荣誉国民之家中举办了“南天道场法会”。国民之家属于民国政府部级机构,院中赡养退役老兵,像这样的机构全台有十六所,分别提供安养、养护、失智,夫妻照拂的养老待遇。在台湾,这样的养老机构可以确保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在子女工作比较繁忙时有更加充分的人工看护,因为台湾的老年人养老,基本延续聘请菲律宾或者东南亚女佣的传统。我曾听同学讲到,菲籍女佣在照顾老人时失职,而差点造成人口失踪的事情。因此,在台湾,这样的养老机构是十分必要的。也由于老年人群体的不同需要,对护工的工作要求也有诸多不一样,因此有些国民之家也会以义工形式不停替换护理人员。板桥国民之家作为综合养老机构,总人数有八百余,护理人员二十人,供奉一万三千过世国兵灵位。如今采用招标招聘照拂人员,而非公职。医院现今设有救护、救养、救学、救业,充分为当今的台湾军人提供养老待遇。
邱金和教授所举办的“南天道场法会”是台湾本土祈福的民间传统文化,旨在为子孙之昌隆而祈祷,能使儿孙后代们可以“秉承老一辈百折不挠的优良传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勇气,艰苦奋斗,团结一心,学会感恩,学会进步,学会奉献。”祭祀台上摆设有皇天后土的形象,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祭祀法会台湾著名“量子力学博士”林忠正也参加并且为后代子孙祈福,台湾民间祭祀的法会必须以感谢“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无上虚空地母至尊”、“释迦摩尼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等众神佛祈求平安吉祥,方显用心虔诚。此仪式用台湾本地特别的祭祀形式表达了对团结、奉献的爱国精神的支持与赞同。
鲜花簇拥的神坛上除了摆放众神佛之碑,更有国兵之灵位。邱金和教授在法会上发言道:“在曾经研究物理学的33年期间,所经历的一切使人领悟,为何西方人能在物理科学上独具鳌头。因为西欧人发展科学,创新再创新,不惧失败,在无数挫折之中将研究整合起来。而这种不畏艰难,坚定不移,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却是中国人最悠久的文化价值。因此,中国人的智慧终有一天会在国际舞台发挥无限光彩。”而国民之家的主任厉以刚也在我们中国学生的采访中讲到“邓小平是伟大的领袖,带领中国人走向经济的富强,他的贡献是世界性的,是瞩目的,而无论在哪个时期,能够在危难时刻带领人民走向胜利都是值得纪念的。不管是大陆同胞还是台湾同胞,海外侨胞,都应该记住革命前辈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精神,砥砺后代子孙坚持团结进步的思想,深怀中华民族的大义,传承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台湾一直传承着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祭祀礼仪,在台北孔庙,每当春夏之交总会举办孔子八侑祭典仪式。每当祭礼时,身穿红色圆领公服,头顶黑色金边三梁冠的童子们以柷、敔、琴、瑟、埙、箫、鼓、笙、钟、磬等多种乐器合奏中华传统雅乐;舞生则左手执龠,右手执翟,排列整齐地跳起了释奠礼专用的“六佾舞”。执士们身穿白色深衣,头顶“四方平定巾”,与献官们共同完成了读祝、三献等祭祀的主要部分。而举办“南天道场国兵祭礼”不仅是遵循传统的文化形式,也是对中华子孙元辰开明,智慧光彩的祝福。
内心敬佩台湾祭祀先祖的仪轨保存完整的同时,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曾经作为一个懵懂稚子的时候,在祖母惟妙惟肖的绘声形容中,所了解到的中国的英雄先烈。祖母的故事开始于1928年的秋天,毛泽东在景致秀丽郁然,涵蕴人杰俊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写下千古名篇《西江月·井岗山》:“山下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巍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彼时的毛泽东跟朱德、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者经过艰苦奋斗,在井冈山建立起中国革命的根据地。他们英勇、伟岸、令人敬仰且热血的人生深深震撼了我。
我孩童时期崇拜军人,就是从祖母关于井冈山革命老区的故事中得到的关于中国军人的美好印象。我脑海中的军人形象,必然是如同井冈山的英雄一样,保家卫国,英勇无双。于是,儿时的我每当在自家街口看到身穿绿色军装,头戴绿色大盖帽的军人时,总会偷偷走上前去,摸一摸他绿色的衣襟,看着那如山耸立的后脊梁,内心感到十分骄傲。
我虽然没有去过井岗山,但是2018年的秋天,我来到台湾国立大学读书,作为学生,在台湾国立大学的校网中看到许多台湾有关研究井冈山红色专题的学报和专网,比如台湾《華兿缐上圖書馆》转载(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教研部)的一篇论文《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研究综述(A Sunmary of Studies in Party Building the Jinggangshan Period)》中论述“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大胆探索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地党的建设。近年来,各方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一批学术成果。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井冈山时期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研究、井冈山时期党的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井冈山时期党与群团的关系研究,这些研究比较全面地总结了井冈山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启示。”还有,(井冈山大学红色社工文化研究队)的论文《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党的社会工作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中阐论的议题“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党的社会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工作的历史渊源,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主要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将农民自卫军改革升编为工农红军,改造绿林游民,扩大群众基础,实施社会保障工作,改善民生状况,推进先进文化教育,塑造社会新人,开展邮政交通建设,造福人民,稳定社会秩序,其成功经验,至今仍然有借鉴启示意义。”并且“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条件下的社会工作中会永远放出新的光芒”,“即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社会工作理念,以思想教育为先导,通过群众路线做好社会工作,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社会工作的方式方法。”
台湾辅仁大学冯冠英教授曾莅临井冈山大学商学院,在题为“中国文化创意历史现状与文化折扣现象”的学术报告中,也谈起了17、18世纪欧洲出现的“中国文化热”以及深刻思考中国的文化关系,认为井冈山及其精神在某种特殊历史时期,也是一种中国的文化历史现象。“为了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以实际行动捍卫民族尊严,坚定深怀民族大义的信念”也是一种中国文化的传承。而井冈山精神概括起来,便是八个字“爱国、团结、奋斗、奉献。”这充分说明了台湾对于崇高的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和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人有许多可敬的精神前辈,而爱国主义的热情,激励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传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勇气。对我们中国的学子来说,井冈山开创了革命的根据地,促进了革命队伍的发展壮大,赢得中华人民的觉醒,这是五千年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族觉醒,而以毛泽东、彭德怀、陈毅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通过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鼓舞了人民,也给我们目前的中国社会带来了理想信念的旗帜,成为人们对未来向往的追求和精神支柱。
董衿希,字子淳,号妙心居士,女,籍贯浙江鄞县,现为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共青团党委青年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吟诵学会会员,北京大众文学学会会员,北京中国语文现代化研究专员,《京博国学》签约作家,《望月文学》特约作家,《孝经》讲师,曾就读于山东大学文学院作家班,在北京语言大学本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进修国学,现就读于台湾大学博士研究生。作品刊载于《齐河党报》《当代散文》《当代小说》《时代文学》《散文百家》《齐鲁文学作品展》《美哉散文大全》《望月文学》《望月文学全集》《大众周刊》《雨巷》《西江月文学》《东方散文》《小说月刊》《山东青年作家》《海岸诗歌报》《历城报》《联合日报》《职工天地》《齐鲁晚报》《中国诗影响》。其中,作品《行走在乌镇》获得北京大众文学奖;《滁州的青山,文人的情怀》获得中国文联、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组委会、中国情怀文学网主办的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优秀文艺作品证凭一等奖;《梓潼关帝》获得北京人文在线二等奖;《文昌帝君》获得郑州网络诗歌精品工程一等奖,并收录诗集《回望风吟处》;《台湾大学学刊》发表的论文《谈关公文化的孝悌忠义对当今国家社会的影响》获得国际关公文化节台湾区忠义文学奖;论文《台湾学生眼中的毛泽东其人》获得纪念毛泽东诞辰125周年“东方红伟人颂”优秀奖。
国际诗歌网原创,作者:国际诗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jsgxh.com/lu-you-wen-xiao/3435.html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