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杯”《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拾趣压油沟||李忠香

  拾趣压油沟

云儿

   压油沟景区位于山东临沂兰菱县,最初对压油沟的了解来自文友们的文章,大致的印象是以古色古韵为主色调的民舍老村,对于偏衷于古典文学的我来说,风格正中下怀。今年八九月份共访了两次压油沟,各有心得与收获。第一次向导领我们进门左拐,上了岭坡,直奔杏花街。第二次进景区后搭车直入压油沟腹地,杏花街留在最后一站。

  杏花街左边是山岭,右边依附着燕柳湖。山坡上的杂草与野树生长得繁杂浓郁,草木的香气在微风中悄悄弥漫着。高岭处挤满了果树,春天的繁花,深秋的硕果想必都是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像这清秋时节,寒霜欲落,百草初黄,自另有一番韵味。远望霁色接云,芳草连天,隐隐可见的苍松恍若是这片山水的屏障,轻易地隔断了外界的喧嚣。

   杏花街红砖白瓦、青石朱壁的店铺鳞次栉比,复古的桌椅板凳点缀其间,处处氤氲着江南古巷回味不尽的意蕴。成串的大红灯笼挂满了长街,大有北方人过节的喜气。这街,既有江南小镇的含蓄娴静,也有北方城镇的大气沉稳,不拘泥于某种形式,却轻易地与自然相融相和,如诗中有画,如画中有诗。雅俗共赏,自成一脉。

   街上店铺的名子都很别致,最有地域特色的店名非“八大碗”莫属,凡是临沂人,不必询问就知道主打菜是什么,还没落座,主客之间早有了某种默契,有了宾至如归的亲切感。

   街两边的店铺南北通透,远山的轮廓尽收于近处的门窗之中,参差无序、高低不一的果树,依岭势罗列而下,繁枝茂叶充斥着每一寸空间。街两边各有一道窄窄的水溪,沿着石径潺湲而下,声音轻细地如悦耳的古琴,惹人不禁驻足回眸,侧耳倾听。

   百年杏树下一位妇人敲着大鼓,高声唱着民间小调,周围散坐着一些游人。恍然时间轮回到几十年前,拥紧的集市里,敲着大鼓的人站在冬日的暖阳下大声地唱着,身边聚着大群听书的人。有的人坐在自带的马扎上,有的人蹲着,笑呵呵地听着那些没有悬念的老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时而感叹,时而大笑。辗转间,我又站在这琴声歌调里,好像那些日子从未远去,而是在某个角落里,如一卷诗画的沉静,如一首夜曲的柔和,让人心生温暖,这一缕的暖,让我放慢了脚步,想起几十年前拽着爷爷的衣角站在人群里听戏的情景。

   我怜岁月伤风物,谁挑残灯照旧年。一盏生锈的马灯高高的挂在树头,这种灯我几十年前见过,在生产队里喂牛的一位老堂哥常在夜晚挑着马灯找我爷爷聊天,老堂哥很珍爱他的灯,总是很小心的把灯靠着他的脚边放着,不让我动它,在我眼里那成了个非常稀罕的物品。小推车是父辈们赖以生存的家什,早年父亲全靠这种车子,推着家里的稻米去蒙阴一带换些瓜干才能凑足一家人一年的口粮。

   石碾上还在磨着辣椒面儿,青石上正摆放着一盆又一盆香喷喷的酱,院子里的石榴树上挂满了半熟的果实,大大的水缸依窗而置,水里的莲叶略带憔悴,若是雨夜,住在这石屋古驿里,残荷作雨声的诗趣就有了。

   这民风民居,还原出几十年前生活的面貌。还记得一家人围着八仙桌吃豆腐的场面吗?在老娘豆腐坊前的石桌上,再去体味一下当年当时的滋味。还记得小时候在人山人海里挤得晕头转向,也要远远地看着戏台上唱戏的情形吗?压油沟村的腹地,戏台上的锣声正一阵阵传来,在台下的古木椅上坐下,圆一次当年想坐最前排看戏的愿望。

   压油沟腹地像一个小小的集市,不同的是买与卖都在民社中,村子里的房子皆是青石为墙,岩片作瓦,保持着几十年前的风格。有几家门前放着一缸缸的新酒,颇有一千年前宋人卖酒的架式。

  主街行人络绎不绝,右手边有一条清浅的小溪,左手边则是依山势而生的树木与杂草。沿溪走了一程又一程,没有寻到水的源头,而路已是尽头了。再右转拾阶几十米,眼前豁然开朗。成片成片的繁花叠满了山壑,各种各色的花儿像平铺在眼前一样,为这片山岭上了一个大大的浓妆。好像只是一瞬间的功夫,只是一个转角,季节就由清秋跨回了盛春一般,心由此雀跃起来。

   繁花艳绝平山壑,潭水清幽卧野云。从花海跃上吊桥,更是天宽地阔。一潭静水明镜般镶在群岭之心,清晰地映出天上的云彩,云低水静,真幻两惑。岸边丛树拂堤,潭中清波微漾,四围木栏迂回,山风掠过林梢从远处缓缓地吹来......

第一次来的时候我以为这里是燕柳湖畔,直到第二次来访,苍山的大海哥对我说,燕柳湖在刚入村的地方。他是个有心的人,等一路辗转走到燕柳湖畔的时候,在人群里叫我,对我说:“你看,这就是燕柳湖。”

曲槛依水通芳径,燕柳引人照碧湖。多情殷勤的燕柳湖,羁绊了多少旅人的脚步呵,深深的芦尾荡在清秋的羽翼里,已近苍黄,落落的在西风中摇摇曳曳,似有薄愁无限......这湖,让我想起杭州的西子湖,或晴或雨、或春或秋、或朝或夕必然是各有风情的,而匆匆来去的我,只能用心留住眼前的风景。

第一次来时,由村内往外走,远远看着湖外苍苍茫茫,急着往桥上走,想看看那边是不是有大片的水域,登上桥后,看到的却是大片绿色的庄稼,那惑人的薄烟只是山中的岚气吧。再次来赏湖时,恰逢着天气晴好,两个看上去不到二十岁的男孩正在表演,一个开着汽艇,另一个在脚上盘着软管,借着水力腾空而起,足有几米的样子,时而又投身水底,几秒钟后再次掀起高高的水花,人从水底再次腾空,看得游人目瞪口呆。

   无论是从左入山,还是自右入境,都要路过燕柳湖,湖因四围燕柳而得其名。湖的一边与杏花街相邻,另一边与山岭相接。长长的走廊随处都有可以歇脚的木椅,这里更是凭栏看山看水的好地方。有位当地文友说,这里夏日的夜晚比白天人更多,夏天时他想在这儿住上一晚,不得不提前几天才能订上房间,夏夜里,野草与泥土的气味儿,清风与山竹的声音里,都有你难以想像的美。

   走在压油沟,像是经历着一场穿越时光的旅行。时间变慢了,脚步变慢了,在缓慢的日子里寻找回遗失已久的年少时光,是的,我曾怎样幸福地生活过,这里的景物,扣开了时光之门,往事如缓缓的流水,流到心里,如酒一般醉人。


♦作者简介:

 

 

 

 

 

 

云儿,原名李忠香,市作协会员,作协诗词创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见长对联与散文,文章散见于报纸与杂志。联句多收录于《云儿对韵》并不断精修中。


“井冈山杯”《中国最美游记》第三届文学艺术大赛开始啦!

 

       “井冈山杯”《中国最美游记》第三届文学艺术大赛旨在激励更多文学创作者,以美学眼光审视祖国大好河山,以真情实感抒情达意,挖掘更多的生态旅游文化、民族文化、美食文化和宗教文化内涵,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主办单位: 

国际诗词协会

国际诗歌网

中国最美游记评审委员会

协办单位:

井冈山红色故事教育基地

匡庐书画院

东方旅游文化网

博海书香公众平台

承办单位:

北京博海书香文化艺术有公司

赞助单位:

江西修江王酒业有限公司

佰俪皇后鞋业

桂林谷子珠宝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欢迎通过电子邮件投稿,严禁重复投稿,电子版投稿后,无需再寄纸稿。投稿标题写作者姓名和作品标题。

投稿请注明详细联系地址、邮编、电话、微信号,投稿后请关注博海书香公众号:bhsx272580736和国际诗歌网:www.gjsgshxh.com 每天将发表入选作品)。

联 系 人: 丁红梅

联系电话:010-56140133    13691058281

国际诗歌网原创,作者:国际诗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jsgxh.com/lu-you-wen-xiao/3262.html

6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后发表评论

上一篇

莺啼序 陇南万象洞一游(姚文长)

下一篇

戴三星——胶片上的艺术美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