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狭如史寄意深
□提秀莲
到成县,如果是游客,首先会想到西狭,鸡峰山,千坝草原,月亮峡;如果是文人首先会想到“西狭颂”“耿勋碑”“杜公祠”;如果是历史学者,会想到春秋、汉代、宋代等众多墓葬群。因而,这个被人们美誉为“陇上江南” “陇右粮仓”的地方,对于喜爱文字的我,它就成了游览的期待,日子久了,心中如云朵积满了雨水,总想去畅游一次,将心中云集的渴望倾泻而下。直到2017年9月20日成县举办嘉陵江流域文学艺术笔会,我才有幸领略它的风采。
报到后 ,得知采风的第一站是成县的西狭风景区时,情绪便激动起来。不由地想起几年前和文友的一次聊天。他告诉我,在成县天井山的鱼窍峡中有《西狭颂》《石门颂》《甫阁颂》等东汉时代摩崖石刻群,特别是“西狭颂”被誉为华夏第一汉隶,堪称中国古代艺术之瑰宝,很值得去看看。当时认为“峡(狭)”在词典里解释为两山夹着的水道;颂,即赞扬之意,那“西狭颂”肯定是关于水道建设方面的颂文了。一篇颂文能为写作激发多少灵感,尽管文友描述得很是诱人,但当时对它真真有点无动于衷。不久成县文友托人捎来几本以“西狭颂”为刊名的杂志,细细翻阅,杂志里刊发的来自全国各地关于“西狭颂”的学术、散文、诗词、歌赋及书法文学艺术作品竟占会刊60%的版面,隐隐感觉在国内至少在甘肃已掀起了“西狭颂”研究热,它的文化价值正为世人所敬仰。并从杂志里那些文词精妙、意境空灵的美文得知西狭为国家4A级景区,正是因其内有保存完好的东汉末年镌刻的《西狭颂》摩崖石刻群而得名,且驰誉海内外。于是《西狭颂》就充满了神秘的精神吸引力,日渐在我心田里长出了好奇与渴望,最终成为它的仰望者与追逐者。
山区的清晨寒意深深,可当我和一群文朋诗友下车,站在西狭景区的门前时,阳光在群山里静静铺展着、流淌着,让人心底骤然温暖起来。仰头看天,天湛蓝湛蓝的。洁白的云似乎有意接受微风纵横的吹拂,在天空中铺展它的蜡染布。正想细细环视门前美景,却自觉不自觉地被文友拥入景区门内西狭会馆。导游指着馆内墙壁上放大的托片石刻,笑脸如花的向我们讲解道:“《西狭颂》全名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峡颂》,俗称《黄龙碑》,镌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了。它刻宽340厘米,高220厘米,正文阴刻20行,385字。碑文除记述东汉武都太守李翕的生平和屡任地方行政长官之卓越政绩,主要颂扬了他率领民众开通西狭道路、为民造福之德政……”她的话还没讲完,就有文友随声称赞道:“就《西狭颂》文化价值来讲,它可谓集文学、绘画、书法、汉儒思想及地方官制等于一身”。我读着碑文,思绪已经穿越千年时光,仿佛武都太守李翕率领吏民缘崖凿眼打桩、以木板铺设栈道的身影正在眼前晃动,分明感觉到了利石割破手指的疼痛、体味到了重物压肩渗出血液的劳苦、看到了不畏危难险峻而钻山破石,路以安直的理政光芒。
在景区,行在曲折悠长的竹林小径,折叠有致的栈道上,像用脚步在细读一首首长诗,而道中相连的亭、桥、廊、榭、阁就是一首首诗的精神内涵,就是诗的深沉、悠远、辽阔的意蕴和灵气。住脚在飞檐翘角廊阁里,静观两旁或拔地而起的高山,或刀劈斧砍的悬崖,自问那段溪水让西周非子饮过马?那一处清幽绮丽景色是东汉时代的原版呢?那棵古树的为西汉行客、东汉马帮遮挡过烈日?那树藤蔓牵扯过北魏将士的衣衫?李翕凿眼铺道时,可否想到今天火车可以在大山的肚子里穿行,两山夹着的水道可以架起绸带一着的高速公路,他心心念念的木牛流马早已被飞机替代,高山险峰可任人翻越?正当想得痴痴迷迷,骤响的手机铃声将我拽回纷杂的红尘。
在接电话打电话中,不觉双脚已接近古朴挺拔、飞檐凌空《西狭颂》碑亭。我急急走过飞架于怒涌奔腾的涧溪拱桥,再抓着铁索链、腿脚颤抖着攀过峭壁,站在顶上长满青草翘角的小亭里,隔着厚厚的防护玻璃窗观看凹进崖体的碑亭。只见碑亭像块写满白字的小黑板,可近视眼的我看不清词句的笔划,无法品味它沉稳而含有流动的书法意趣,心里甚是遗憾。挤在身边的文友却惊叹道:“哇,你看看成县人多聪明,竟以巴掌大的碑亭做文化明珠,将近两千年前残存的西狭栈孔利用起来,花钱不多,却生生地把游人罕至的深山峡谷打造成了游人如织的著名景区,并由这张集文化、山水一体的靓丽名片为旅游集结号,使本县的人文历史、自然美景为世人所关注,所热恋,给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听文友这么一说,我又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西狭颂》学术论文:说是从颂文里,可读出李翕求学用世、仁爱重德、以民为本并叛逆“天命”的高尚可取的理政思想。细细品析李翕的叛逆“天命”执政理念,我认为就是那个时代适应自然、战胜自然的创新精神图标,不管从社会发展意义上,还是人生实践意义来说,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效仿的。对应李翕的以民为本并叛逆“天命”的理政行为,再次回头观赏峡谷里那股股清流择最佳的位置,旋卷迥转为湍为池为潭;飞泻垂挂成瀑成帘成练的奇妙景观,这不正是成县人民对李翕的求学用世、叛逆“天命”理政思想的传承和发扬么。
当从西狭回到宾馆后,我从笔会发的材料袋里拿出2017年第二期《西狭颂》杂志,趁着游兴未消又在文学作品里领略西狭的天光云影和青岫苍树,以弥补走马观花式的溜览所留下的遗憾。从《西狭清幽情飞扬》读到《西狭情结》再读到好友王小燕写的《初冬的会晤》,他们或大气豪放、或清新质朴、或婉约空灵的文字让我醉至子夜。从文中我又知道了怀英桥的来由(为纪念救出落水记者而献出自己生命的杨世骏烈士而修建的),知道了成县干部职工向西狭捐赠的“一树一石”活动,我以为这些正是《西狭颂》精神折射出来人性光芒,是可以传唱天地的,可以唱到世纪之外的。
无论年代的更迭,时空的转换,我都深信西狭,《西狭颂》这部自然人文史书在成县人民的吟读书写下,都会让我们及后辈仰首向往,醉迷其中。
作者简介:陕西省作协会员,宝鸡市作协理事,散文、诗歌等作品散见于《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摄影报》《延河》《西北信息报》《陕西建设》《陕西机关党的工作》《宝鸡日报》《陇南日报》《秦岭文化》《秦岭印象》《商洛日报》《秦岭文学》《随洲文艺》《宝鸡风纪》《宝鸡诗词》《有邵文苑》《青泥岭》《广香河》等报刊杂志,出版散文集《凤凰之乡随想录》。
国际诗歌网原创,作者:国际诗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jsgxh.com/news/3395.html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