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东白衣古镇:我的灵魂曾经轻轻地靠近天堂
李剑 (吉林)
因了一个缘由
少时,总以为哀愁是一种美丽的情调。譬如雨霖霖的天,孤独地坐在城市一隅,捧着氤氲的热茶,听着雨声淅沥,看着雨水在玻璃窗上走出蚯蚓的足迹,淡淡地想念一个人,仿佛是在回忆春天里一朵梨花的飘落,会是怎样的浪漫!及至识得个中滋味,才感觉到刻骨铭心地痛。泡了咖啡,味道总苦得那么呲牙;不敢泡茶了,怕忧伤弥漫,怕心事翻腾如茶叶,难以落定。这时,我觉得应该出去走走了。最好的去所,当然是近在咫尺,而总没工夫去的川东古镇——平昌的白衣。
坐小舟顺巴河而下,纤细的柏木桨一荡,清凌凌的河水便欢笑了,“哗——哗哗——”船行至王家沱,水深百尺,视不见底,浑然的一块碧玉,凝着一汪的绿意。登岸,拾“纤夫梯”而上,青石上一个个深深浅浅的脚窝窝,从岁月的深处走来。而纤夫、拉纤的号子、“唉乃一声山水绿”的船歌,却早已飘杳在历史的天空。
当时光慢慢远流,相信每个人都会被岁月捡拾,无论是有名的,还是无名的;无论是得意的,还是失意的。只是末了,那些爱恨情仇的故事,有的凝成了琥珀,有的却化为了一缕烟云。记得的,供了江上渔樵把酒笑谈,湮灭的已是水面上的浪花一朵……
古戏楼·青石巷·木楼
石梯的尽头是草满坡的罗家坝。循着节节草里一声声童年的叫喊,追着狗尾巴草上系着的旧梦,我走进了一片阔大的葵花地,差点在这里迷失。
出葵花地,西行半小时,进了白衣古镇,时间已是黄昏。悠长、寂寥的青石巷,燕子斜飞,夕阳反射在老屋的影壁上。而我是不是结着丁香一样的愁怨了?
我忍不住幻想逢着一个白衣如雪,黑发如漆的女子,箕坐在前面那家高高的戏台上抚琴。当我走过去的时候,琴声嘎人而止。她的目光便在我的背后缠绕。我低首叹息,她突然拉腔拉调地唱,“公子——你——愁为何来——呀?”我抬头望她,或许目光如水了。忽然一个卖水的老妈妈推车而近,问,小伙子,渴不?娃哈哈,王老吉,都有!我不禁哑然失笑。多少年以后,现在也成了古代,是否会有人知道一个少年在这里留下他片刻的幽思?
圆月从山那边升起来,小巷两边木屋的檐角燃起一盏盏红灯笼,仿佛时空里节节点亮的记忆。嘎嘎吱吱地踏上旅店的木楼,木屋特有的幽香挑逗着鼻翼。推窗望,一河的波光粼粼。
巷子里,蟋蟀唧唧,豆娘在夜色里舞。一个孩子蹒跚着追一只蝙蝠,他不停地跑来跑去,他不会追上的,一个在空中,一个在地上。他的快乐仅仅是,他在追蝙蝠。他跑过了街道的拐角处,让一串清脆的笑声追着他。
用木桶盛金银花熬的热水,泡了澡,洗尽一身的喧嚣、疲惫。卧床上,想象着散发弄扁舟,放歌江湖;想象着男耕女织,日落而息,日出而作,该多美。奈何我只是一个过客。恍惚间,河对岸的酒吧里飘来了《那一夜》依稀的歌声,这就是现实与梦。
人物·真情
白衣青山绿水环绕,白云袅袅间,镇上人就像生活在一首温润的宋词里。小镇的人物是古朴的。穿着长衫,当当地敲铜锣的是耍猴人,站着看看,给多给少,自便,不像他处,猴子缠人要;叮铃铃,骑自行车(镇上不准开摩托)来的是卖米花糖、麻花的;挑着竹箩来的是收废品的,不用电动喇叭,全凭嘴吼:“收废品喽喂——”全都像武侠里的化外之人,只是不会武功。
南边的白衣庵巷里还有一位白发白须的老人,拾取河边的奇石,因势象形,用毛笔绘制了图案,有趣,价格不高。我跟老人家聊了一会儿,相谈甚契,竟白送了我两个,并题诗两首:“千资百态江边石,都是流水万年功;古来青史有名人,谁不苦练久修成。”“滑不溜秋鹅卵石,尽是流水消磨成;人生百年转瞬过,要留方正在人间!”我大喜,道谢而去。
小镇的物产是丰富的,食物是美味的。串串香,火锅;烤黄羊,金黄,外焦里嫩,香辣辣。有名的四川腊肉,一嚼一口香,可别把舌头吞下去了。来时,有朋友就告诉我,把船(肚子)腾空哦!果不然,顿顿我都把肚子撑得像个鼓,还不想住口。大哚块颐后,来一碗通江银耳汤,滑而不腻,香甜适中,是个美妙的结尾。
最有特色是自然是白衣河鲜。不贵,10元1斤。新鲜的河鲤,鲜剖洗尽,以本地的豆瓣腌上10分钟。再取白衣河水倒入锅中,烧开后,倒鱼倒本地人泡制的老酸菜,煮两分钟,起锅,放稍许葱姜,再抓一撮本地生长的“鱼香草”。色香味俱佳。
当然名闻天下的川东十大碗也是不可错过的。乃是,品碗,(16片筒子肉元子、4片响皮、4片肚片、底子是红白罗卜加猪心、肝等),汤油芋儿鸡、醋鱼、扣肉、水酥肉、虾米汤、海带、凉菜、籴肉、跎子肉水煮酥肉、其中砣子肉是大戏。故吃十大碗,也可谓之,吃坨子肉。肉要选不肥不瘦的五花肉,拖了红锅,切成大小一样的方块。下锅煮时,肉要不断观察火候。烂了,夹不上筷子;不烂,油腻得倒胃口。先猛火炖后文火煨,待不软不硬,出锅,浇上高汤,一咬,就一个字“爽!”
在白衣几日的勾留里,我还贪吃上了麻辣串、烧烤,结果客店的老板,细心地熬了绿豆汤,殷勤地端来。劝说,你天天吃那么多辣的,容易上火的哟……
欲要吃清淡的。和善的老板娘,就带我一起去菜园子里扳了玉米棒子,到小石磨上,咕咕唧唧地磨了。再去小山上,摘来蒲扇大的桐叶,到镇中那口井里洗净。回来后,铺开一张青碧青碧的桐叶,铺上一勺子玉米浆,再把切碎的拌上葱蒜、豆瓣、四季豆和肥的腊肉,挖上一点做馅子。桐叶一合,轻轻一拍,一个玉米米馍馍出现了。全部做好后,放到篾条做的甑笆上,加猛火蒸,1个小时后,屋子里的香味就勾引得我不停地吸鼻子了。晚上,熬煮了黄乎乎的玉米粥,加几根泡豇豆,喝一口,香甜的温暖涌动全身。
如果这就是生活,我愿意在这里住下,细细体味一生。
河流·岸
我喜欢黄昏后去巴河沙滩上,看鸥游鹭飞。当一只鹭鸶,弹丸似的坠向水面,那是它相中了一尾小鱼。偶尔来了兴趣,也挽了裤脚下水捉虾,摸螃蟹,收获不会少的。运气好,还能听到一个老船夫酒醉后唱火辣辣的巴山情歌:包谷杆杆青又青,一湾河水深又深, 有心跟妹排排坐,不知情妹肯不肯……
数日后,乘船而返,划舟的老人是那个唱情歌的老人。我们得知他是电影《冲出亚马逊》原型肖毅的爷爷。问他为什么不跟孙子去城里享清福?老人笑了,“我不图住啥大城市,在这儿就是享福咯!在这儿舒服咯,自在。呵呵,呵呵呵……”笑得山水都绿了。
上岸时,老人拱手送别,颇有古风。一船的旅人,从一个方向来,又向着一个方向去。然后,就各奔各的岸去了。
作者简介:李剑 曾以笔名巴山,为杂志撰稿,糊口活命;现寄身一企业,写宣传,聊作生计。闲暇做一二篇真诚文字。)
电话:15258030039
微信:li_genben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蒲州街道富春江路111号二楼 五色石集团
邮编:325024
国际诗歌网原创,作者:国际诗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jsgxh.com/lu-you-wen-xiao/3163.html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