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杯”《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扬州黑水鸡

“桂林杯”《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扬州黑水鸡

扬州黑水鸡

□   徐永清

现如今,在我们扬州,大凡有挺水植物的河塘,总能见到黑水鸡的身影。它们或是优雅地在荷塘漫步,或是悠闲地在水面游弋,或是从容地在河滩觅食,或是惬意地在堤岸打盹……过去我们没见过黑水鸡,更不知它是何物。它们是最近十年迁徙而来,并在我们扬州落籍定居的一族。现如今,它们不仅成为我们这座城市新的成员,也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黑水鸡是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全球共有12个亚种,在我们这儿仅能见到黑色的一种。黑水鸡的羽毛为黑色,猩红的喙,喙的前端为桔黄色,腿与爪呈青黄色,翅膀有条白色的装饰带。它的体量跟鹌鹑、鸽子相仿,堪称是小巧玲珑。

黑水鸡喜欢栖息在有挺水植物的淡水湿地,喜欢群居,集体活动。它的食性较杂,荤素均可。黑水鸡能走会飞,能游泳,善潜水,堪称是四项全能。黑水鸡走路与游泳,头是一点一点的,也像一伸一缩似的。似在赞许,又似道好,一派好好先生的风范。

人有人言,禽有禽语。黑水鸡的语言就是鸣叫。它的叫声大致有两种:一为“嘎啊~”,二是“嘀嘀、嘀嘀嘀”。第一种低沉,浑浊,还有点拖泥带水,含糊不清的,估计是雌性的。第二种短促,清脆,响亮,中气十足,干净利落,掷地有声,应该是雄性的。其实黑水鸡的鸣叫,要远远超出上述两种。有的声音细小沙哑,小心翼翼的,胆胆怯怯的,还有点含糊其辞的,好像处于人类少年的变声期;有的则让人难以分辨,难以捉摸,难以领会,就像各地的方言一样。通常黑水鸡的鸣叫,均是有问有答,有唱有和,十分热闹。黑水鸡的鸣叫,虽说没有黄莺悦耳,也没有春燕中听,却不烦人。静静的荷塘芦滩,有了它们的鸣叫,而有了生命的律动,有了生气。若是清明以后,再有蛙鸣的应和,那就更热闹了。那简直就是一部河塘生命的大合唱,春之声交响曲。

黑水鸡不仅会游泳,更长于扎猛子。每当在水面闲游,一时受到惊吓,或有险情,它们会一头扎入水中,一个猛子能游出十多米。其扎猛子的方向,有点不固定,或东或西的,让人难以捉摸,反正是朝河的中央游去的,朝安全水域游去的。这就是黑水鸡的智慧,它们大概也懂得兵不厌诈的道理。待其抵达安全的区域,便回身扭头,打量你,取笑你,笑你没奈何。其后身心放松,大摇大摆地游走。时常在平安无事的日子里,它们也会扎猛子。不过此刻扎的不远也不深,像海豚似的,一起一伏,入水便起,浅尝辄止,跟蜻蜓点水似的。不过它们这举动,镇定从容,随心所欲,挥洒自如。这有点自娱自乐,温习技艺的性质,还有点炫技的意味。

其实黑水鸡跟我们人类一样,也懂得放松休闲,享受生活。在确认安全的前提下,没人打扰的情况下,它们会爬到河岸,三三五五地依偎在一起。一边联络着亲情与友情,一边慵懒而舒适地晒着太阳。不过它们的警觉性很高,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只要人们稍稍靠近,哪怕是心存友善,并无打扰与伤害之意,它们也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立马“抬腿走人”,溜之大吉。它们这“溜”挺特别,是连走带飞,扑扑啦啦的,把河面拍得水花四溅,响声一片。黑水鸡这种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很是值得人们在防火、防盗、预防贪腐工作中学习与借鉴。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黑水鸡当然也爱美。常见黑水鸡“独自一人”,将头探入水中,然后抬起,飞快地甩去水分。这般的举动要重复多次,真是不厌其烦。有人说这是嬉水,可分明是在洗浴。洗浴完毕,还嫌不足,用喙将颈下、颈后以及后背的羽毛,逐一整理。这般的举动也要重复多次,真是乐此不疲。有人说这是扰痒,可分明是在梳妆打扮。如此的“折腾”,肯定是为了出客。待上述工作结束,它便静静地立于荷塘,似在遐思,又似发呆。我想它肯定为了赶赴一场浪漫的约会,准备着甜言蜜语;或是为了参加一场盛大的聚会,构思着精彩的台词。

除非是迁徙,通常黑水鸡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家园。人们常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到底是怎样的精彩,不得而知。但总不能局促一方,困守一地,终其一生吧?好些黑水鸡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也想打开“国门”,到邻近的水域一探究竟,借以开眼界,长见识。这正如人类的春日踏青,秋游赏景,国内观光,出国旅游一样。可黑水鸡的远足,跟人类的出游是有区别的。陌生的水域,尤为是空旷的,无遮无掩的水域,潜在着诸多的风险。尽管有风险的存在,好些黑水鸡还是鼓足勇气,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不过它们这般的壮举,极为罕见。三两结伴的也有,通常独行侠居多。

暮春时节,黑水鸡的后代诞生了,小家伙长得黑乎乎的,毛茸茸的,煞是可爱。在风平浪静,阳光和煦的日子里,黑水鸡妈妈带着五六只幼雏在水面游弋,练习着生存的本领。幼雏们紧紧跟在妈妈的后面,有模有样地学着它的一举一动。它们也鸣叫着,不过声音很微弱,还是童声;它们也划着水,头也是一点一点的。它们的身后,拖着长长的波纹。瞧这一家子,真是人丁兴旺,其乐融融。在生育方面,黑水鸡诸等“种族”,享有特权。它们不受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制约,想生多少就生多少,能生多少就生多少。非但没有舆论的指责与炒作之忧虑,更无缴纳罚款之负担。它们只是开开心心地生活,快快乐乐地繁衍,真好。

作者简介: 徐永清、男、江苏作协会员、长期从事宣传与采编工作、先后在港澳及多家省级报刊开设专栏,迄今已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国电视报》、《法制日报》、《解放日报》、上海《文汇报》、《新民晚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羊城晚报》、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澳门《澳门日报》、《雨花》、《星火》等百余家报刊发表散文作品100余万字。有百余篇散文被多家报刊转载,或收入多种图书,亦有散文收入全国中学生教学参考书。已常规出版散文集《味蕾之旅——唤醒隐匿在食物中的温暖记忆》一书。

国际诗歌网原创,作者:国际诗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jsgxh.com/prose/1617.html

2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后发表评论

上一篇

著名作家卞毓方|北国之春

下一篇

“桂林杯”《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漓江湘水美灵渠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