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杯”《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采蒲台岛秋日游

作者简介:郭岩江,1982年8月出生于保定白洋淀畔,2005年毕业于河北工程大学农学院, 2002年大学一年级起开始中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及散文等创作。现为河北省安新县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

多篇作品发表于《荷花淀双月刊》《黄海文学》《河北共产党》《水淀风来》《家园文学》等报刊社,并多次获得各级文学征文赛大奖。


 在缺水的华北平原上,白洋淀成了这个区域水的名片。那么采蒲台岛就是沐在浩淼里的珍珠。成片的荷塘、苇塘,交错的巷子、小桥,点点的渔灯、白帆等梦江南的标签,在杭州、无锡、义乌、苏州等天堂城市贴的实在太久。北国白洋淀的采蒲台岛不输给它们一分一毫。

   不质疑江南城市的美,不过它们的美丽只有柔情、柔媚的一面。采蒲台则不然,孙犁先生用经典名作《采蒲台》和《采蒲台的苇》,告诉我们英雄是如何炼成的。染血的芦苇荡、幽深的百家庵、朴实的小红、掉头颅的村民等等,彰显了采蒲台雄魄的一面。敢问天底下除了采蒲台,还有谁敢用柔美加雄魄的两种对立面的美形容自己?

   首先“淀区游”,采蒲台岛有着江南名城的特质——水魅。采蒲台被泛鱼淀、前塘淀、后塘淀和聚龙淀包裹,数以万计弯曲的沟壕是一条条丝带,四大淀像珍珠项链串在一起。水域辽阔,烟波浩淼,势连天际,当叶叶舟船在十八湾的水路里穿梭其中时,仿佛是人在云里、雾里和烟里的画中游。聚龙淀西南外围是一条长约15里的堤坝,宛如长城蜿蜒纵横,堤里堤外风光不同。苍鹭、白鹳、喜鹊、鹞鹰、野鸭等大大小小的珍禽,忙着觅食、高飞、交配、孵卵。金秋十月荷塘没有了壮美幽香,满淀点缀些枯萎的残梗残叶,在光阴的故事里,倾诉凋零和颓废的美丽。青纱帐换上金黄的嫁衣,连绵千里、万里的芦花开放,在秋风里摇曳飒爽。清澈见底的水底世界,游弋的各种水生生物异常的精彩。还有个不得不说的秘密,在堤里一些不显眼的地方竟隐藏着石油勘测井,如果运气好你会欣赏到井喷现象。据说这是华北油田的大后方,它是将来应对能源危机的秘密武器。    

   采蒲台景色天然,没有人的干预和镌刻。清朝的康熙帝和乾隆帝为白洋淀了留下一众名诗美句,我们现代人虽然没有那么高的才情,不过一句“早知此地仙如镜,何必千里下江南”道尽人的心声。采蒲台岛的水色底板好,不需要任何的整容医生,它绝对是美轮美奂。

   接着我们停船靠岸,开始“岛内游”。采蒲台是宁静、安详的,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那些闹哄哄的机动车在这里没有立足之地。从聚龙码头下船,沿着铺着红机砖的大前街向前走,你很快会发现高高低低的民居、织席的女人和清雅的烈士祠。这里的房子大多是倚水而建,所以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很惬意。女人们手很巧,柔软的苇眉子在怀里跳跃着很快回纹席、平纹席等多种花纹的席子已连成片。大前街是采蒲台的第一街。它北起烈士祠,南至聚龙码头。如果说大前街是采蒲台的前门大街,那么烈士祠就是高高的大前门。60年代村里在大前街选址,兴建了一幢二层的青砖小楼,虽然不宏伟气派,尊贵不磅礴。可烈士祠采蒲台是英雄的故乡,是中国红色的摇篮。登烈士祠要远比黄鹤楼、岳阳楼,心情复杂和虔诚的多。因为烈士祠里供奉着几十名采蒲台籍烈士的骨灰和灵牌。已经风化斑驳的房子,掩饰不住庄严肃穆。踏上狭窄的木质楼梯,吱吱的声,显得那么响亮,脚步会不由自主的放慢在放慢,以免打扰了英雄们的安静。

   采蒲台是由许多小岛组成的村落,其中以本岛和河南岛(河读huo)为首,砖混桥是连接两岛唯一的路标。本岛和河南岛虽然同属采蒲台,可总感觉二岛有争夺龙头老大的意思。无奈河南从面积和经济实力上落后于本岛,所以只能压抑的屈居老二的位置。河南的最东边有一间红柱、绿色瓦片房檐建筑的真武庙,庙里供奉着真武人、童男童女以及一些图腾。每个月的初一、十五庙门打开,香火不断。采蒲台小学坐落在河南的正西。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分成甲乙班,共计12间教室,和图书室、办公室等。小学校历史悠远,朗朗的读书声萦绕着,采蒲台的孩子就是在这里开始了人生之旅。

   采蒲台岛特殊的地理面貌,形成了采蒲台人蜂巢和蜘蛛网的居住环境。村东有多少条巷子没人统计过。凡是到了采蒲台的外地人不敢一个人光临,怕迷失在这条巨大的蜘蛛网里。东头巷里曾发生过一场阻击鬼子的巷战,还有墩大墩和鬼屋等一连串令人毛骨悚然的灵异事件。建筑风水学已是一门学问,因上百间民居陆续建成里,东头巷形成了十字交叉、人字交叉、门巷相对、门门相冲、不规则交错……错综复杂的巷子脉络体系。在这片幽静深远、无首无尾,阳光很难渗透的世界里,用上百年时间的年轮和天空的光阴,衍生出白洋淀水乡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白洋淀水乡文化的象征。

   “淀区”和“岛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不过它们都是让我们意犹未尽的。玩累了,我们开始“吃鱼虾、尝田螺、品蟹黄、剥莲子、刺鸡头、睡通炕”。

  鱼是饮食界的上品,做鱼很是讲究,手艺不到家做熟的鱼难以下咽。所以采蒲台的厨师做鱼的金字招牌绝不含糊。半蒸半煮,一锅掀等等特色吃食让人食不择口,鱼的清鲜,金灿灿玉米饼的甜香此乃人间的珍品。

  田螺和螃蟹相对鱼虾来讲,要稀罕些。不过这两道美味从来都是采蒲台流水席必备品,田螺和螃蟹都带壳不像鱼虾那样随意拿来就吃,所以吃的过程就能带给人很多的乐趣。田螺肉筋道肉感佳,而螃蟹则细腻香气宜人。

  莲子和鸡头是采蒲台的两种水生植物,莲子我们不陌生,不细说。可鸡头是神秘兮兮的,鸡头学名叫芡实。果实像只刺猬浑身长满刺,如果想品尝到里边珍珠一样的鸡头子,很有难度。鸡头子味道特别,丝丝的甜味中有种淀水的腥味。

   秋日里的采蒲台岛,是您向往留恋的地方吗?


“桂林杯”《中国最美游记》第二届文学艺术大赛开始啦!

“桂林杯”《中国最美游记》第二届文学艺术全国大赛旨在激励更多文学创作者,以美学眼光审视祖国大好河山,以真情实感抒情达意,挖掘更多的生态旅游文化、民族文化、美食文化和宗教文化内涵,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附征稿启事(http://www.gjsgxh.com/news/1143.html)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欢迎通过电子邮件投稿,请勿用附件发送稿件,也不要重复投稿,电子投稿后,请不要再寄来纸稿。

投稿请注明详细联系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微信号,投稿后请关注博海书香公众号:bhsx272580736和国际诗歌网:www.gjsgshxh.com 每天将发表部分入围作品)。

联 系 人:何兰青    李平    李松云    丁红梅     戴三星

联系电话:010-56140133     18296298816(李松云)

国际诗歌网原创,作者:国际诗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jsgxh.com/prose/1568.html

1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后发表评论

上一篇

何兰青|灵魂之约

下一篇

何兰青,笔名,谷子《漓江女神》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